潺潺水流如何發(fā)聲?啾啾鳴蟲靠什么歌唱?城市為何如此喧囂?我們生活在一個萬籟有聲的世界:聲音不虛無—它是可以度量的;聲音不單調—它是有“顏色”的;聲音不枯燥—它是“復合”而成的大自然的萬物協奏曲正在等待我們靜心聆聽。
蝙蝠能夠收發(fā)超聲波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是蝙蝠選擇超聲波的理由,竟然是和吃飯密切相關;大象的耳朵之大可謂諸多動物之最,然而它們卻能夠聽到頻率極低的聲音;蜘蛛的耳朵長在腿上也就罷了,一只蜘蛛竟然生有很多個耳朵如果聽覺是認知世界的基本手段之一,那么在動物們聽來,這個世界與人類熟悉的世界,非但不盡相同,而且大有奧妙。
作者: 秦為夷
作者: 王辰
作者: 蕭瀟
作者: 張超
蝙蝠能夠收發(fā)超聲波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是蝙蝠選擇超聲波的理由,竟然是和吃飯密切相關;大象的耳朵之大可謂諸多動物之最,然而它們卻能夠聽到頻率極低的聲音;蜘蛛的耳朵長在腿上也就罷了,一只蜘……
作者: 張勁碩
作者: 范錫龍 李春
作者: 侯思佳
作者: 杜毓琳
作者: 劉瑩
作者: 柏曦東
作者: 何勃亮
作者: 侯榮榮
作者: 蘭茜 蘇可婷
作者: 范錫龍
作者: 孔令楠
作者: 史文軒
作者: 劉翔宇
作者: 張依雯
交通工具:獨木舟 亞馬孫雨林與亞洲的熱帶雨林不同,這里的河流四通八達,將陸地割裂成斑塊狀,因此,在亞馬孫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小木船。在錯綜復雜的樹木和水流之間穿行,不但需要良好的駕駛技術,也需要敏銳的方向感—若非有當地人充當船夫和向導,我們在雨林里幾乎寸步難行。
攝影 / 唐志遠
喀納斯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北部的阿勒泰地區(qū),也就是中國雄雞版圖的尾巴尖上。來到這里的人們,都會感覺進入一個世間最美麗的夢境。
攝影 / 李學亮
分布:原產于我國,華北及黃土高原尤為多見,現已廣泛栽種,并引種至歐美。國槐樹形優(yōu)美,花開芳香,既可為優(yōu)良行道樹,也可作為蜜源。
攝影 / 鄭云峰
目標:金背禿猴! 金背禿猴隸屬僧面猴科禿猴屬,是生活在亞馬孫流域的靈長類動物之一,它們毛色深棕,但是背部顏色較淺,接近金黃色,因而得名“金背禿猴”。目前人們對這種猴子的生活習性了解得很少,布魯娜的任務就是調查它們的繁殖方式,以及人類活動、氣候變化對它們的影響。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還記得這曲調嗎?舊時中秋,自制月餅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必備節(jié)目,每家的月餅模子雖然花樣不同,打出來的月餅圖案卻都寓意祥瑞,更有一些模子,會把表示餡心的文字打在餅皮上,比如“豆沙”、“蓮蓉”。
赫克托耳作別妻兒
噪音中的城市 即便是綠樹掩映的上海大觀園里,如織的游人發(fā)出的喧嘩,也蓋住了自然界的聲響。大都會的車水馬龍之聲、建筑施工之聲,甚至還有各種電器的交流電的聲音,在日常生活的音景中,鋪陳一層噪音的“底色”。我們恐怕已經太久沒有機會靜心傾聽大自然萬物演奏的交響樂了。
來自雪山冰川的河水清冽而甜美,最與眾不同的是,它們向西北跨過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最終流入北冰洋。
失敗的宗教遠征 十字軍“拯救”圣地的東征,前后綿延200年,以失敗而告終。這幅畫描繪的是1291年阿克城淪陷的情景。
揭幕雷電云 上圖表示了雷電云中的電荷分布,原來雷電云是“單層吉士漢堡”。
老街巷里時??梢姼叽蟮膰保[蘢陰郁,如同院落上的天然遮陽傘。
攝影 / 吳雙
白帝詩城 “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夔州險過百牢關。”作為進入三峽門戶的白帝城,據水陸要沖,武將在這里揮灑鮮血,墨客在這里揮灑文采。
飛翔在風中,風箏受幾個力的作用,壓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力和重力、空氣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風箏從而受力平衡、平穩(wěn)前進。
艾森豪威爾:向歐洲進軍 一手策劃諾曼底登陸的盟軍遠征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是美國歷史上最雄才大略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善于將不同的利益集團團結成一支勝利的隊伍,這也是艾森豪威爾超越同時代其他軍事將領的才華所在。難怪戰(zhàn)后他還能在政治舞臺上游刃有余,并最終當上美國總統(tǒng)。
宇宙“SOHO”一族 空間中的“SOHO”衛(wèi)星并不是說它在家辦公就可以了,“SOHO”是“太陽和日球層天文臺”的縮寫,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收聽”太陽每時每刻震動的情況。這些數據就是解決“太陽千層餅”問題的關鍵。供圖/NASA
望遠鏡捕鳥 支開單筒望遠鏡,握著搖桿進行全方位的搜索,定位,調整焦距一只大鳥已經被罩在了望遠鏡中。在遠距離觀鳥,不光要有耐心,還要以一種平常心去觀察那些鳥兒,發(fā)現它們在野外最靈動的一面。
攝影 / 張超
我們會唱海豚音 海豚可謂超聲波歌唱家,發(fā)出的“海豚音”名副其實。當然人類的耳朵是無法探測到海豚所發(fā)出的高頻聲音,所謂的“海豚音”也不過是對于“音頻極高”的歌聲的形容而已,但對于海豚本身而言,高頻聲音是為了探測體型小巧、活動靈活的魚類所必需的—為了吃飽肚子。此外,高頻音也是海豚交流情感的語言。
京式月餅自來紅,原本餡心就是糖,現在加入北京的特產果脯制成的紅絲、綠絲,還有桂花、果仁,比原先酥軟很多。自來白餡的種類則更多些,有白糖、山楂、棗泥等,口感也更為松軟。
為猴群錄音也是雨林考察的內容之一,但以金背禿猴的機警,我們乘坐的小船最初很難靠近。
赫克托耳對陣阿喀琉斯
“滴答”一聲 一滴水滴落入湖面,在如鏡的碧波上泛起漣漪—聲音的本質就在這亦動亦靜的場景中呼之欲出:水滴與湖發(fā)生完全非彈性碰撞,導致的振動在水面上以水波的形式傳播開去,而在空氣中以聲波的形式傳到我們耳中,形成“滴答”一聲。
如夢似幻的喀納斯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比如上圖的圃(wú),中國境內只有喀納斯有分布,更難得的是,與人相遇時,這種鳥兒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
古堡探幽 當年,十字軍的士兵就是沿著這條黑漆漆的通道進入守衛(wèi)森嚴的騎士堡,整個要塞唯一的出入口僅容一人通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在城堡內部,卻別有洞天—它不但是軍事堡壘,更是一座指揮中心、一座醫(yī)院、
宙斯的軍火庫 雷電云 宙斯把兵器放在哪兒?雷電云就是他的兵器倉庫。下圖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兵器庫結構:云頂是砧狀的,有很多纖維狀結構,大量的冰晶顆粒孕育其中;下面是積云狀的云底,枝條狀的閃電就從這里伸向大地。
國槐在夏末開花,白色中略帶黃綠色,因而古人時常把槐花描述為黃色。
棧道滄桑 貫通在8公里瞿塘峽的棧道修建于清晚期,這條開鑿于絕壁上的狹窄的石縫曾留下許多纖夫和馬幫的足跡,至今仍是奉節(jié)通往下游大溪鎮(zhèn)的重要陸路通道。
比起在大地上跑得氣喘吁吁,在波浪和雪上放飛風箏一定會讓你終身難忘。 風箏沖浪,選手雙腳綁在沖浪板上,借著巨大的風箏在海面上沖浪,時速最高可達50多公里,這可真是快得像飛一樣。
歐洲: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1944年6月,曾經不可一世的歐洲軸心國不僅在對蘇聯的東線戰(zhàn)役中潰敗,而且在北非和意大利的戰(zhàn)斗中也接連受挫。但是,法西斯勢力仍然占領著歐洲大部分的領土,而強大的德國軍隊也還保存著可觀的戰(zhàn)斗力。這場把大半個世界都卷入其中的漫長戰(zhàn)爭,正在走向它的轉折點—在隔開歐洲大陸與盟軍大本營英國的這道窄窄的英吉利海峽兩側,準備上演一場“瞞天過海”的好戲。諾曼底登陸行動的成敗,決定著世界大戰(zhàn)未來的走向。
七彩七星 有誰這樣看過北斗七星?每顆星都化作一小段彩虹!天文學家喜歡在望遠鏡前面加一個碩大的棱鏡,把銳利的星點變成細長的光譜。仔細看每顆星的光譜顏色也有差別,這是因為它們的溫度和元素組成都不盡相同。
蝙蝠,偽雷達? 提到超聲波,人們總會想到蝙蝠,繼而將之比喻為夜空中的雷達。但是從工作原理來講,蝙蝠和雷達還是具有本質區(qū)別的:盡管二者都是發(fā)出信號,根據信號的返回情況作出判斷,但是蝙蝠發(fā)出的是聲波(機械波),而雷達發(fā)出的是電磁波。供圖/全景
我們將小船用迷彩布偽裝起來,雖然仍舊能被猴子認出,但猴群的恐懼感已有所減少,這樣我們才能逐漸靠近,錄音或者直接觀察。
尼亞加拉河的轟鳴 尼亞加拉河大瀑布,是美洲大陸最著名的奇景之一。它不僅以宏偉無倫的景觀,給人以視覺沖擊,更用振聾發(fā)聵的聲音震撼著游客的聽覺。從伊利湖滾滾而來的尼亞加拉河流經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勢能有一部分就轉化成了巨大的轟鳴。
喀納斯的湖水最神奇之處,在于從每年的4、5月間解凍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會隨著季節(jié)和天氣而變換顏色:5月青灰,6月淺綠或碧藍,7月隨著洪水變?yōu)槿榘祝?月呈現墨綠,9、10月后,又融入周圍草木鮮艷的秋色。
一座士兵俱樂部在“統(tǒng)領辦公室”的大廳里,柱頭上都飾有精美的石雕。
宙斯兵器譜之“現代火兵器” “火箭閃電”和“帶狀閃電” 宙斯的兵器庫中也有現代武器,比如上圖的火箭炮—“火箭閃電”,只可惜我們無法播放視頻,難以領略到火箭閃電的壯觀,加上宙斯的兵器庫中“存彈量”極少,想看到這種閃電完全靠運氣。
洋槐在春末開花,香氣濃郁,民間食用的槐花就來自洋槐
瞿塘壯景 “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币浴靶邸敝Q的瞿塘峽,兩岸斷崖壁立,江面最窄處不足50米,江水沖過峽口浩蕩東瀉,不知曾經有多少古人詠嘆過這驚心動魄的勝景。供圖/全景
雪橇風箏則是用風力拉動雪橇的好主意。有3個西班牙人曾經駕駛一輛用巨型風箏拉動的“極地雪橇”,成功橫越南極洲,行程4500公里。他們一天行進了311公里,刷新了利用雪橇在南極洲行駛的速度紀錄。
隆美爾:阻擊盟軍的腳步 在海峽這一側負責阻擊盟軍的“沙漠之狐”隆美爾,更是一位聲名赫赫的傳奇名將。雖然身為德軍的將領為希特勒出了力,卻并沒有參與那些法西斯狂徒的政治勾當。由此,他那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才為自己贏得了敵國的尊敬與后世的客觀評價。
光譜條形碼 彩虹上居然布滿了黑線?彩色的部分是太陽的連續(xù)光譜,黑色的地方是由于太陽上存在某種元素,這種元素把某個波長的光吸收掉了,稱為“吸收線”光譜。光譜條形碼是辨認恒星種類的重要依據,天文學家也有自己的“掃碼器”,把光譜拿來看一下,就知道這顆恒星屬于哪門哪派了。
鳥人拍鳥 “樹上有只短耳!”趙超老師掏出“大炮鏡頭”,就是一陣猛拍,連拍鳥的姿勢都那么專業(yè),“鳥人”這稱號還真不是蓋的。
攝影 / 趙煦然
“彩虹”開會 金剛鸚鵡是亞馬孫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其中色彩鮮艷的個體,就像停落在枝頭的彩虹。雖然金剛鸚鵡看起來很漂亮,但它們的叫聲卻比較刺耳,尤其當幾只鸚鵡在一起“開會”的時候,吵鬧聲會令人煩躁得難以入睡。
除了清水玫瑰、白麻椒鹽、豬夾沙油,精制百果也是蘇式月餅中的精品,餡心里的芝麻、松仁、核桃、瓜片等果料,令其口味又酥又香,和提漿月餅、廣式月餅不同,因為蘇式的酥皮稍碰即碎,是不便切開分食的。
“風言風語”造就的“魔鬼城” 在新疆的烏爾禾“風城”,風雨雕蝕形成了此處千溝萬壑、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這里春夏兩季,常刮起大風,強大的氣流在群峰中盤旋,穿過數不勝數的孔洞,發(fā)出凄厲的怪叫聲。所以,這座“風城”還有一個恐怖的名字:“魔鬼城”。
秋天來到時,樺樹林會將喀納斯渲染成一片金黃的童話世界。再加上針葉林的各種綠色,和其他眾多植被種類的豐富顏色,秋季將是喀納斯的視覺盛宴。
“微縮城市” 騎士堡由內外兩層城墻組成,外圈是純粹的軍事設施,而內圈更像一個生活設施完善的“微縮城市”。橋一般的引水道,把河流導入城中的蓄水池;精致的小教堂,滿足了這些虔誠遠征者的宗教訴求;城堡內部不僅是宿舍與倉庫,更是騎士們集會、宴飲的好地方。
宙斯的另一樣現代兵器—“帶狀閃電”,可謂“散彈槍”,因為帶狀閃電是由若干平行的放電通道組成的。
洋槐樹也可生長得高大粗壯,用作行道樹,但遮陰效果略差一些。
巫峽秋色 巫峽幽深秀麗,除了浪漫的云蒸霞蔚,秋季滿山的紅葉也是這里著名的景觀。無論行船峽間還是漫步山坡,心情都將被將這山水間的一抹艷紅浸染。供圖/IC
運籌倫敦,決勝歐陸 威斯敏斯特宮西北角的大本鐘,俯瞰著古老的倫敦。這個一度被納粹德軍的飛機轟炸得滿目創(chuàng)痍的城市,在1944年的夏天成為一個偉大戰(zhàn)役的運籌帷幄之處。而與此同時,就在距離倫敦幾十公里外的幾個港口上,艦隊與輜重正在集結。
雙黃荷包蛋 誰發(fā)出的引力波我們最可能探測到?最可靠的一類天體就是宇宙中的超大雙黃荷包蛋—致密雙星,比如兩個黑洞并合、兩個中子星相互繞轉等。除此之外,整個宇宙的暴漲也會產生引力波,至于如何探測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供圖/NASA
黑翅長腳鷸屬于涉禽,有著高挑、修長的身材,逍遙地在淺灘踱步,覓食。長長的紅腳,可以讓它輕易地在湖邊的濕地中行走;細長的黑嘴,可以撬出藏身在淤泥中的軟體動物。
全能鴿子 鴿子非但能聽到人耳所能感受的全部聲音,而且從次聲波到超聲波,都在鴿子的收聽范圍之內。在人類感覺寂靜的空間里,或許鴿子能聽到更多的風吹草動,倘若評選一個全能的耳朵,則冠軍非鴿子莫屬。供圖/全景
大象低音炮 可以發(fā)出和收聽到次聲波,對于大象之間相互傳遞信號大有裨益:次聲波衰減較慢,因此可以傳遞到更遠的地方;大象不需要如蝙蝠一樣精密探測小體積的食物所在,所以超聲波對于大象而言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供圖/全景
覬覦廚房的猴子 亞馬孫雨林中的動物雖然對人類保有天然的警覺,但遠遠沒到懼怕人類的份兒上。以猴子為首的機敏動物,時常會覬覦人類的物資,尤其是廚房中的各色食物。給廚房的窗戶安裝足夠結實的鐵絲網,是當地居民的經驗之舉—謹防猴子!
森林的絮語 枯木折斷的聲音,清風拂動枝葉的聲音,落葉與花開的聲音,嫩芽拱出泥土的聲音森林中林立的草木述說著整個大自然的語言,植物發(fā)出聲音盡管微弱,但如果側耳傾聽,也一樣可以感受得到。
而層層疊疊的新舊落葉和樹皮,為樺樹林間的地面鋪上一層斑斕的地毯。
“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靠著一個個像騎士堡這樣的要塞,基督徒軍隊邊境地區(qū)算是有了可靠的防守。這些城堡守衛(wèi)著安薩里耶山脈和黎巴嫩山脈之間的各個入口,從而確保了與西方的往來。大大小小的堡壘構成的網絡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宙斯兵器譜之“主戰(zhàn)冷兵器” 分叉閃電和枝狀閃電 快跑!宙斯的“三股托天叉”來了!上圖就是經典的“分叉閃電”。分叉閃電擁有多個放電通道,遠不止三個,稱它為“N股托天叉”比較合適。這個叉子或許本來不是宙斯的兵器,而是他吃飯用的餐具。與它類似,“枝狀閃電”是宙斯最經典的武器—“宙斯長矛”。
云霧神女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鼻О倌陙?,那位環(huán)佩叮當、暗香浮動的少女化身為挺拔俊秀的山峰,始終佇立在云飄霧繞的巫峽之中,見證著三峽的巨大變化,也享受著無數過客的贊譽和仰慕。供圖/全景
在加來登陸? 隔在法國小港加來與英國敦刻爾克之間的,是跨度不到40公里的多佛爾海峽,晴朗的日子肉眼就可以望到海峽對面。這道狹窄的水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公元前55年,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就選擇從此地渡海北征大不列顛島。這也難怪在D-Day之前,德國人理所當然地認為,盟軍一定從此處登陸了。
大地上的LIGO 為了傾聽到宇宙最微弱的顫音,人們想盡各種辦法,比如建造地面上的巨型激光干涉儀來探測引力波。著名的激光干涉儀LIGO有兩個長達數公里的“激光胳膊”,當引力波來臨,“激光胳膊”就發(fā)生變形。然而大地總是不安寧的,一只野兔從田里跑過,幾個農民揮汗干活,還有經常發(fā)生的輕微地震都干擾了引力波的探測,所以LIGO總是遇到種種困擾??磥碓谔焐咸綔y可能會更容易些。供圖/LIGO
朋克造型的鳳頭麥雞,好似頭上擦了發(fā)膠,黑色的反翻型鳳頭,披著綠色金屬光澤的外衣,就像搖滾歌星一樣酷。每年夏天,鳳頭麥雞飛回達里諾爾繁殖,哺育后代
經典鱷魚印象 亞馬孫最著名的鱷魚莫過于凱門鱷了,在浮水植物遍布的水面上,鱷魚露出一雙冷酷的眼睛。好在我們所在的然烏地區(qū),體型大到足夠襲擊人類的鱷魚——美洲鱷并不常見。其實只要對于鱷魚的動向小心在意,一般不會遭受鱷魚的襲擊。供圖/全景
廣式月餅勝在它出其不意的餡心,體現了制作和享用它的人們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餅皮制作比較復雜,舊時在面中加入含檸檬酸的水果使其糖化,由于食用檸檬酸的出現,現在可以用純檸檬酸制劑來代替。供圖/全景
喀納斯的山水林草之間,散落著圖瓦人獨特的“木刻楞”房屋。這個神秘部族融合著成吉思汗與西伯利亞的淵源,他們在這里放牧打獵,巡護山林,奶茶和烈酒澆灌著與世無爭的歲月。
騎士堡的“嫡系子孫” 文藝復興時代建成的柯卡城堡,是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亞王國最宏大的建筑之一。它明顯地繼承了中世紀城堡的特征,只是箭垛大都被射擊孔代替了—這是為了適應14世紀后在戰(zhàn)爭中逐漸普及的火器。
宙斯的“魔法攻擊” 爬蟲閃電”和“片狀閃電” 除了經典的冷兵器和現代武器,宙斯也有“奇幻之術”,比如他能在云中布下用閃電制成的天羅地網,也就是云內閃電的一種—“爬蟲閃電”,喜愛閃電的人們形容它像爬蟲一樣,沿著云內的放電通道迅速穿插,當它出現很多的時候就如同一張密密的蛛網,將云底托住。
南津鎖鑰 “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焙币瞬哪辖蜿P地勢險要,是西陵峽的終點,也把守著二百余里三峽的東大門,在這里,長江掙脫了高峽深谷的束縛,驟然舒展,開始了它的中游旅程。
一切為了D-Day 1944年6月1日,準備在D-Day一展拳腳的盟軍戰(zhàn)士,正在英國南部的小港口布萊克漢姆候命。為這次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登陸作戰(zhàn)所做的準備也是空前的,大到戰(zhàn)艦,小到在船上要用到的嘔吐袋;成千上萬噸的物資神不知鬼不覺地被轉運和集中著。
太空中的LISA 在LIGO之后,世界的科學家不惜血本,美國的NASA和歐洲ESA兩大天文巨頭將共同合作空間引力波干涉儀項目,呼作LISA,它由3個探測器組成,呈現為邊長為5000米的等邊三角形,位于地球與太陽間的一個穩(wěn)定點上工作,繞太陽周期為一年。這個三角形的“角”就是探測器,包括激光發(fā)射器和反射鏡等,而“邊”則是大功率的激光。LISA將是引力波探測的曙光。供圖/ESA
結識鳥朋友 觀鳥容易,認鳥難。小組內有了爭論當然要請教有經驗的“鳥人”來仲裁嘍,對照著觀鳥手冊,魏然老師從鳥的每一個特征帶大家逐一辨認。
攝影 / 陳輝
蝗蟲的簡易耳朵 蝗蟲倒確實擁有耳朵,只不過這耳朵略顯簡易。在蝗蟲的第一腹節(jié)的兩側,各有一個半圓形的鼓膜,可以用來感知聲音—這兩個鼓膜的作用,大概相當于人類的耳膜,只不過其他的輔助器官蝗蟲并不擁有??梢约僭O一下,倘若蝗蟲的腰腹上,長著兩個耳廓,蹦來蹦去的時候,和雜草樹枝充分摩擦,想必是個麻煩事兒。
昆蟲“歌后” 斯螽(圖1)和紡織娘(圖2),是昆蟲界的兩位“歌后”,但是它們唱歌的風格卻不太一樣。螽斯是在用自己的“骨頭”發(fā)聲—振動幾丁質的外骨骼器官;紡織娘則是通過抖動一對復翅發(fā)聲。因為振源的體積幾乎和它們的身體一樣大,所以這些小蟲才能發(fā)出那么洪亮的叫聲。
法國古西堡
另一種云內閃電“片狀閃電”—宙斯的“神圣之光”,這種變化莫測的閃電只見其光影不見其外形,這是宙斯兵器譜中特殊的兵器。
西陵平湖 曾經“波濤愁恐客離船”的西陵峽,由于三峽工程抬高了水位,如今已經是一片“高峽出平湖”的景色,當年令人驚恐萬狀的激流險灘,只能在詩句中尋覓了。供圖/全景
不再流血的“奧馬哈” 誰能想到,這片風景如畫的寧靜海灘,在60多年前那“最漫長的一天”中,是血流漂杵的“奧馬哈”戰(zhàn)場。幾千名盟軍戰(zhàn)士在這里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正是這些無畏的英靈,為我們換來了一片綠樹蔥蘢間的祥和與寧靜。
我們愛觀鳥 觀鳥,在體驗融入大自然的無限樂趣時,也向更多的人傳達了更為先進的愛鳥護鳥的理念:逐漸遠離傳統(tǒng)籠養(yǎng)鳥的習慣,讓更多的人走到野外去感受野鳥的自然之美,人們會越來越多地真正關愛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們。
攝影 / 趙超
滿腿都是“耳朵” 與其說蜘蛛擁有聽覺,不如說它們擁有代替聽覺的觸覺更為妥當。蜘蛛依靠腿上的“聽毛”來聆聽周圍的動靜,聲波被“聽毛”感知,反饋到神經中樞,以達到“聽”的效果。
捕獲凱門鱷 在亞馬孫地區(qū),凱門鱷屬于中小型鱷魚,就像我國的揚子鱷一樣,對于人類的威脅不大。凱門鱷一般捕魚為食,有時會為害當地人飼養(yǎng)的鴨子。當夜晚降臨,鱷魚的體溫隨著氣溫而迅速降低,行動遲緩,正是研究者捕捉它們的最好時機。供圖/全景
溫和派野生動物 掛在枝頭的二趾樹懶基本可以算作溫和派的野生動物,對于人類而言,幾乎不具威脅。在亞馬孫地區(qū),較為常見的動物,例如鷺、禿鷲、食蟻獸、水獺等,都屬于“無害”的溫和一類,真正傳說中的美洲豹、箭毒蛙、吸血蝙蝠等“殺手”,終究還是難得一見。供圖/全景
西班牙安普迪亞堡
宙斯的“獨門暗器” “球形閃電”和“珠狀閃電” 上圖是上層砧狀云和下層棉絮樣子的積云間發(fā)生的云際閃電,左下圖是宙斯用的“漂浮炸彈”—球狀閃電。對于宙斯的這種秘密武器人們有過多種猜測,但至今誰也不能把這種武器的原理完全解釋清楚。
會“說話”的植物 生長迅速的竹筍一面長個,一面發(fā)出拔節(jié)的聲音,仿佛在說:“小心,別被我扎著!”(圖3)堇菜類是植物早春點燃的燈火,但卻是初夏唱響的奏鳴曲(圖4)。大自然中的植物歌手還有很多—爆裂的豆莢發(fā)出歡快的爆破音,核桃成熟摔到地面的脆響森林實在是一個喧囂的世界。
攝影 / 王辰
法國翁熱堡
亞河豚:偶露倩影 亞河豚可謂最令人興奮的野生動物了,柔和的粉色,華麗的光澤,無不令人心潮澎湃。但用鏡頭捕捉亞河豚,實在是件難以完成的任務,且不說亞河豚四處游走,縱然是出水換氣,也只是偶爾露出脊背而已—若不親眼看看活動著的亞河豚,恐怕難以理解它們的美麗所在吧!供圖/getty
草原飛歌 還沒有看到牛羊,牧歌就已經從山坡那一邊飛了過來??諘绲拇蟛菰煌麩o垠,讓任何聲音都傳播得更遠。有時候我們覺得在屋子里說話聲音更大,只是由于墻壁把聲波反射回來,和原來的聲音疊加在一起的緣故。
宙斯的“九節(jié)鞭”—珠狀閃電,也稱為鏈狀閃電。
食人魚:吃或被吃 在亞馬孫地區(qū),食人魚是一個統(tǒng)稱,指的是脂鯉科鋸脂鯉亞科共計15屬的魚類,在我國最為知名的是其中的鋸脂鯉屬。盡管食人魚兇猛殘暴,但作為食品而言,食人魚的味道確實相當可口。很多捕魚為生的當地人,手臂上都有食人魚咬傷的痕跡,但真正被食人魚襲擊喪生的事件,其實罕有發(fā)生。
宙斯兵器博覽會 宙斯的十八般兵器大集合,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一次暴風雨如同一次宙斯兵器博覽會,趕來赴會的雷電愛好者就會架起相機來拍攝這大自然的神奇之作,不過在哪里拍攝比較安全是有講究的,在盡情享受雷電之美之時,也要防止被宙斯的武器誤傷。
零食是棕櫚 盡管在我國云南、海南,也有人吃棕櫚的果實,但相比亞馬孫而言,還遠遠不成氣候—亞馬孫有多種棕櫚科植物,它們的果實大都可以食用,而當地人也樂得采摘成熟的果實當作零食。
防蟲吊床 在然烏地區(qū),當地人大都睡在吊床上—之所以選擇懸空的吊床,一方面固然有利于通風,但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在于防止爬蟲襲擊。亞馬孫的爬蟲種類數不勝數,其中不少都會擾人清夢,直接睡在地面,沒準醒來時發(fā)現自己已經身在螞蟻窩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