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鱷蜥
拉丁學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
英文名:Chinese xenosaurs
別名:大睡蛇、雷公蛇、懶蛇、瑤山鱷蜥
分類:鱷蜥科 鱷蜥屬
分布:廣西金秀、賀縣、昭平、武宣、桂平、平南、蒙山等縣
生活習性:生活在海拔760米以下的山間溪流積水坑中;晨昏活動;白天常在細枝上熟睡,受驚后立即躍入水中。每年6—8月份繁殖,卵胎生;11月至次年3月冬眠。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蝌蚪、蛙、小魚。
形態(tài)特征:一般雌鱷蜥全長32—36厘米,(最大的40厘米);雄鱷蜥全長30—33厘米(最大的35厘米);尾長超過體長;身體呈圓柱形,尾側扁似鱷魚,故名鱷蜥。吻低鈍,頭頂有顱頂眼;頭高略呈方形,兩側具明顯的棱,一直延伸至尾部;體表粗糙,背面為深棕色,體側為土棕色,雜有黑紋。腹面淺黃有短黑斑紋;尾部有黑與棕色相間的橫紋;四肢短小,指、趾端具尖銳而彎曲的爪。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CITES公約附錄Ⅱ
目前數量:2000條(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張玉霞2001年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