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乃湖潰決之后 “獨一無二”的自然演變會不會引發(fā)連鎖反應?

每年初夏,卓乃湖的湖冰剛剛消融的時候,成千上萬只母藏羚羊就會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卓乃湖邊,誕下它們的幼仔——卓乃湖是藏羚羊的傳統(tǒng)產羔地。不過,2011年卓乃湖的潰決可能對其帶來影響。由于湖面縮小、湖底出露,部分藏羚羊產羔地與湖面之間形成了一個寬闊的“沙化帶”,這可能會影響藏羚羊的棲息。圖為藏羚羊在“沙化帶”附近徘徊(攝影/布瓊)。
今日之卓乃湖:冬春季節(jié),大風天氣必起沙塵
卓乃湖的潰決發(fā)生在2011年9月14日,可謂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潰決之后最大的變化是,卓乃湖以前沒有大規(guī)模的風沙和揚塵天氣,而現在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3月這段時間,只要是大風天氣,必起沙塵。我們考察期間是2019年1月16日—19日,每天沙塵都會起來,嚴重時,整個湖區(qū)昏天黑地。晴朗的午后,陽光普照大地,但肆虐的狂風卷著風沙,仍讓我們不寒而栗?!北R善龍說。
責任編輯 / 付薇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