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 最草根的食療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7年第01期 作者: 喻翔
標簽: 食錦談

全能之草
艾蒿,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它都不會陌生。每年的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門上插一把艾蒿和菖蒲,既能帶來清爽的香氣,又能防蚊蟲、驅病邪。除此之外,艾蒿還是常見的野菜和草藥,在中國人的食譜和藥方里占有一席之地。供圖/QUANJING
艾蒿,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它都不會陌生。每年的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門上插一把艾蒿和菖蒲,既能帶來清爽的香氣,又能防蚊蟲、驅病邪。除此之外,艾蒿還是常見的野菜和草藥,在中國人的食譜和藥方里占有一席之地。供圖/QUANJING
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該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憑借發(fā)現(xiàn)青蒿素的成就獲得了這一榮譽。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在短短四十余年時間里,挽救了全世界數(shù)以百萬計的生命。一時間,青蒿素這個藥學名詞不脛而走,甚至衍生出了“諾貝爾獎青蒿餅”、“青蒿素保健品”等周邊產(chǎn)品。
實際上,中國人對青蒿素不應陌生。利用含青蒿素的黃花蒿、以及同屬于菊科蒿屬植物的其他“蒿子”的歷史,由來已久。
責任編輯 / 陳偉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