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計時器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5年第06期
標簽: 文化遺產
春秋時期,齊燕交戰(zhàn),齊國連年失利。田穰苴臨危受命,并與齊景公的寵臣、監(jiān)軍莊賈約定:“旦日日中會于軍門”。莊賈走后他下令,“立表下漏,待賈”。遂在地上豎起一根桿子,以觀測日影,把漏壺裝上水開始起漏以知刻數(shù)。次日正午,影子到了正北方,漏壺也指示時間到了,卻不見莊賈。穰苴“仆表、決漏”宣布了莊賈的遲到。原來,莊賈在家中與親友話別相送,直到落日西沉。田穰苴道:“監(jiān)軍大人在受命之時就當把自己的家庭與性命置之度外。如今敵國深侵,邦內騷動,百姓危在旦夕,這種時候,你還說什么送行!”于是,田穰苴召軍正問道:“按照軍法,將領未按時抵達軍營,該如何處置?”軍正答曰:“當斬。”遂斬莊賈以徇三軍。
這一因遲到而丟掉性命的故事載于《史記》,讓我們看到了漏刻與圭表聯(lián)用的實際記錄。在不同的領域與場合,古人會使用不同的計時工具,如下即古人的計時器。(繪畫/鐘媛)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