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上戴桃盼春風 少女耳朵上所戴的,是一對保存完好、繡工精美的近代暖耳。從圖中可以看到暖耳與頭部的比例關系。這類桃形暖耳布料內層都會經過上漿,柔軟的布帛經這一步驟后,會變得挺括有型,以便輕松配戴,其效果類似于今天的襯布。攝影/迦陵千葉
這兩件女士短襖,展示了古代衣裳的一種疊法。攝影/迦陵千葉
今日的竹編“火籠” 古人發(fā)明的“熏籠”并沒有消失,依然為現(xiàn)代人的日常生活提供著靈感。圖中為南方冬季用于取暖的“火籠”,竹篾編織而成的鏤空竹籠內盛有陶盆,木炭可以自竹籠中間的圓形開口添加進盆內。使用時,炭火在陶盆中燃燒,不僅溫暖著人們,也能在持續(xù)降水的時節(jié),在其上罩大竹籠用以烘干潮濕的衣物。攝影/迦陵千葉
緬甸的香木 在緬甸街頭,經??梢娙藗兠嫱恳环N淡黃色的妝飾——“檀娜卡”,它兼具妝飾與護膚、防曬的功能,價格低廉,且人人都可自制。在使用前,需在磨石上倒少許水,隨后取一節(jié)黃香楝(liàn)木的枝干,在其上反復研磨樹皮,直至出現(xiàn)圖中的淡黃色的漿汁,即可使用了(攝影/迦陵千葉)。
成書于漢末的《名醫(yī)別錄》記載:“(栝樓)實,名黃瓜,治胸痺,悅澤人面。”如何使用呢?《本草綱目》給出了更具體的方法,將栝樓果實做成膏來涂抹。如果同杏仁、豬胰研涂,還有美白功效,圖中是自然風干的栝樓果實與其研磨而成的粉末,據(jù)其色澤,也不難理解宋人何以見到化佛妝的契丹女子會那么驚異了(攝影/迦陵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