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植物能造雪 植物在紅外攝影下呈現(xiàn)出一片如雪的白色,綠色越多,“雪”下得越大,那是因為綠色植物能反射紅外線,這跟自然光下,對于各種色光都反射的雪能呈現(xiàn)出白色來是一個道理。
紅外線的別樣“目光” 普通的公園,在鏡頭前加上一片紅外濾鏡,就變成魔幻的世界。紅外線攝影利用紅外線濾鏡,濾去了一部分可見光,如此成像,植物、巖石、水、天都多多少少不再是我們?nèi)庋鬯姷纳?,造成了和一般攝影相比之下迥異的效果。
夢的面紗 礁石嶙峋的海岸也是紅外線攝影的好題材,珊瑚礁往往能呈現(xiàn)出奇妙的粉白色,而此時的天空和海水藍得更深,浪花猶如夢的面紗。
合歡山的流云 山體上裸露著深色的巖石,能夠吸收很多紅外線,所以在紅外線攝影下,呈現(xiàn)出深色調(diào),在山岳攝影中,利用紅外線,長時間的曝光令云彩的流動更加氣象萬千。
巴士海峽之浪 墾丁公園,位于臺灣最南端的恒春半島上,“墾丁”意為開墾的壯丁,得名于清光緒三年(1877年),當時由官方設(shè)置了招墾局,并募得粵籍客家壯丁來此開墾荒地。
海邊有片綠草原 很難想象海的旁邊是這樣一片碧綠而廣闊的草原。墾丁屬于熱帶性氣候,終年溫暖濕潤,熱帶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長繁盛—這里可以說是一個海洋海岸自然生態(tài)的活教室。
貝殼沙灘白沙灣 白沙灣有一片因為貝殼和其他海洋生物破碎而形成的沙灘,因為游客較少,而受到很好的保護,其實這里的沙子并不白,不過跟那些礁巖比起來,確實算是“白沙”。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墾丁的美是豐富的,有著不同的形態(tài),也有著不同的情緒,無論是熱鬧也好,寧靜也好,在這里你可以打開自己的內(nèi)心,和自我對話,與自然交流。
激浪青春 深入墾丁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走馬觀海,也可以在數(shù)不清的海上運動中,找尋墾丁那毫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美。
帆船?尼克松? “鵝鑾鼻”有這樣一塊巨石,雖然原住民一直以帆船來命名它,但是人們發(fā)現(xiàn)它有鼻子有眼,像不像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的天然塑像呢?
風吹沙的絕唱 每年9月至次年4月,沙粒受到東北季風的吹拂,向西南陸地搬運;而河川及沿岸潮流攜帶出來的沙粒,則向東北海灘搬運,沙被風和水來回搬運,形成了“沙丘”與“沙瀑”的特殊景觀。但因為不當?shù)牡缆泛头里L林,當年的風吹沙已成為絕唱。
夜在那邊 在寂靜的礁巖海岸上眺望遠方,墾丁的夜其實充滿了人氣,這里有號稱全亞洲最大的燈光夜市,雖然人們一直在討論這是不是有違國家公園保護自然的理念,但是不得不承認,墾丁夜晚的美食很豐盛。
東亞之光 最浪漫的莫過于耀眼星空下的燈塔,它穿透了漆黑的海面,給遠方的航船以方向。
夢幻礁岸 “貓鼻頭”位于墾丁公園的西南端,這里風急浪大,擁有極為出色的海蝕地貌。在貓鼻頭上可以遠望“鵝鑾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