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學中,其實沒有一個分類單元叫“燕子”,但在中文世界,人們自有一套“通俗分類學”:體態(tài)小巧修長、尾羽分叉、飛得較快、捉蟲吃蟲、在人類居所附近筑巢……
作者: 胡楊
在農歷雨水、驚蟄節(jié)氣前后,同春雷一并炸響的,還有制作爆米花的爆裂聲——是的,“爆米花”可不是美國大片的衍生物,而是歷史悠久、花樣繁多的傳統(tǒng)美食。將這……
作者: 李偉元
3月,中國一半以上的地方才剛開春,水果店就迫不及待地上新——擺出一排排頭頂綠纓、身披金甲的菠蘿。這難道是“反季節(jié)農業(yè)”的功勞?其實,春天的菠蘿是實打實……
作者: 陳雅馥 彭鵬
對甜蜜的追求,讓人類從淀粉中變出麥芽糖,從甘蔗里榨出蔗糖——原理都不復雜,然而,具體制糖技術卻是先民上下求索、嘗試了百千年,才逐漸成熟完善的。用自己……
作者: 酉禾
糖類與蛋白質、脂肪并稱為“三大營養(yǎng)物質”,人對它們有最本能的渴望。但跟具有明顯形態(tài)的蛋白質、脂肪相比,易溶于水的糖,很少在自然界顯露形跡。人類發(fā)現的……
作者: 阿蒙
2016年1月,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專輯,盤點古今中外、五花八門的糖果。不過,對廣大“甜黨”來說,糖果的魅力本質在于糖,而糖參與我們生活的形式,遠遠不止糖果?!?/p>
作者: 瑤華
在本刊2016年11月號的“說文解字”中,我們介紹過中國傳統(tǒng)標點符號,其中部分沿用至今。而現代漢語使用的標點,還有不少源自西方。常見標點背后,都有什么故事?……
作者: 徐立立
嚴冬臘月,許多季節(jié)性水果都下了市,選擇漸少。此時此刻,是“平平無奇”的蘋果撐起水果攤的半邊天。一年四季都在場、隨時能頂上去挑大梁的蘋果,正如水果界的……
作者: 孟安華 彭鵬
兔子的自然分布區(qū)域遍及亞歐美非,幾乎是人類觀察最多、最為熟悉的野生動物,也因此被賦予了最豐富的文化內涵。藉由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我們也可以反觀兔子氣……
上次“水果派對”,我們講了葡萄,它被人類栽培馴化幾千年,是水果界的元老級角色。這次我們的主角則正相反,是一種非?!澳贻p”的栽培水果:人類對它的馴化栽……
作者: 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