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兩河文明的著名代表巴比倫古城,其北門“伊什塔爾門”約建造于公元前6世紀。20世紀初,考古學家對其遺址進行發(fā)掘,在殘存的琉璃磚上發(fā)現(xiàn)了大量楔形文字銘文。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波斯帝國勒石刻碑時,常?!岸嗾Z對照”,同時刻上波斯楔文、阿卡德楔文等數(shù)個版本。而波斯楔文作為純拼音文字,文本往往比其他更冗長,看字數(shù)就可以區(qū)分出來。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墻磚上的文字大意:
我(修筑此門的國王)命城門的根基深至地下水位,用純青石建造,城門墻壁雕刻上牛和龍,富麗堂皇,讓全人類敬畏。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15年來,科研人員在虎豹國家公園這片約1.4萬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布設近3萬臺紅外相機及相關設備,構成了記錄、識別一體化的“天網”系統(tǒng)。
供圖/東北虎豹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與虎為鄰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日常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米老鼠之名
阿卡德語影響深遠,甚至今天有些詞匯還來自這種古老語言,比如米老鼠的名字“米奇”。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這些響亮的名字,容易讓人以為老虎有好幾種。其實全世界只有一種老虎,上面那些只是“虎”這個物種之下的不同亞種。直到20世紀初,全亞洲還有9個虎亞種,總數(shù)約10萬只。然而根據(jù)2016年的統(tǒng)計,全球野生老虎僅剩下3890只,還不到圈養(yǎng)老虎數(shù)量的五分之一。3個虎亞種已經滅絕,1個大概率野生滅絕,另外5個亞種也岌岌可?!?/p>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在印度和尼泊爾,孟加拉虎一般不敢攻擊亞洲象,所以國家公園里的工作人員和游客騎在大象上相對安全——但偶爾老虎也會攻擊象背上的人。
老虎的傳說與現(xiàn)實
除了坐在電腦前處理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海量數(shù)據(jù),科研人員也要去野外收集東北虎的糞便樣品,進行食性和遺傳等研究?;⒀惨曨I地時,會留下糞便(如圖,攝影/吳海峰)、尿液作標記,有時,它們還會在樹干上留下粗大的爪印,這些痕跡都是科研線索。隨著野生虎種群數(shù)量增長,公園里這些痕跡越來越多,很容易見到。
與虎為鄰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日常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雄性大杜鵑非常喜歡在池塘邊高大喬木的枝頭駐足歌唱。
葦塘冤家攻防戰(zhàn) 大杜鵑VS東方大葦鶯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里除了東北虎,還有東北豹,它們的爪印都是貓科動物的“梅花”形,但成年虎的腳印更大,寬度有15厘米左右,成年豹的腳印只跟幼虎腳印大小相仿。而幼虎基本不會落單,附近往往有成年雌虎的腳印存在。
防虎小貼士
首先減少相遇的可能性:
·進入有虎豹分布的區(qū)域,只在村莊等人跡密集處活動,不要進入山林。
·不要帶狗進入有虎區(qū)域。狗叫容易將老虎吸引過來。
萬一遇到了:
·步行遇虎:冷靜,不要轉身逃跑,這可能激起老虎條件反射的捕食行為。面向虎,緩慢后退,直到脫離接觸。
·行車遇虎:保持距離,盡快離開,不要圍觀、喧嘩,使老虎受到驚嚇,產生不可預測的危險。
·發(fā)現(xiàn)老虎進入人類活動區(qū)域:及時提醒附近民眾躲避,不可圍觀,同時立刻通知有關部門。
與虎為鄰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日常
動畫中的“巴比倫元素”之一:把巴比倫古城著名的伊什塔爾門“嫁接”到了烏魯克。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大杜鵑雛鳥出殼后,立即“干掉”養(yǎng)母親生后代。
葦塘冤家攻防戰(zhàn) 大杜鵑VS東方大葦鶯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王中王”的啟示
在波斯楔形文字中,最早被破譯的是“王”這個單詞。
時代較晚的波斯碑銘提及君主時,常用國王名字開頭,后面緊跟著“大王,王中之王,先王某某之子”這類頭銜。于是學者推測,古波斯楔形文字碑銘,或許也使用類似格式。
因為“王中之王”這一短語中有兩個“王”,寫成楔形文字時,必定會有兩個相同的單詞緊挨著出現(xiàn)。其中一個“王”應該是復數(shù),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于是,學者將文本中反復出現(xiàn)的單詞全挑出來,成功鎖定了表示“王”的字符。之后又順藤摸瓜,找出了表示人名、地名的字符段,反復對照各國文獻記錄的名字發(fā)音,終于解讀出了完整的波斯楔文字母表。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大中型食草動物(有蹄類)都是紅綠色盲,所以在它們眼里,虎的條紋很容易在植物枝葉中“隱身”,不易發(fā)現(xiàn)。圖為人類視角
老虎的傳說與現(xiàn)實
△ 吉爾伽美什唯一有史可考的政績,是為烏魯克修筑城墻?!妒吩姟穼Υ艘灿忻枋?。圖為20世紀初德國考古學家拍攝的烏魯克城墻遺址。動畫也還原了這一點,吉爾伽美什在烏魯克北面修筑高墻防御魔獸。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現(xiàn)存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漢謨拉比法典》,就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書寫的。漢謨拉比是公元前18世紀的古巴比倫國王,在他治下,巴比倫成為統(tǒng)一兩河流域的輝煌帝國。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豹屬現(xiàn)生物種關系樹
注:傳統(tǒng)分類中,豹屬與云豹屬被共同劃入一個“豹亞科”。但也有學者認為,相比早早分家的劍齒虎亞科,現(xiàn)代貓科動物的分化時間不夠長,豹類只能算是貓亞科的一個支系。
從“貓”到虎的演化之路
“烏魯克永存于此?!?動畫終章,提亞馬特被擊敗,烏魯克卻也在大戰(zhàn)中化為廢墟。歷史上,烏魯克的滅亡并不發(fā)生在吉爾伽美什任上。這座城市相當長壽,從公元前三千年一直發(fā)展到了公元7世紀,被卷入戰(zhàn)火,又逢兩河連續(xù)泛濫,灌溉系統(tǒng)損毀,土地鹽堿化加劇,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這才最終被廢棄。
然而正如動畫中吉爾伽美什所說:“我們會毀滅,但只要蘇美爾文明留存下去,一定會有后繼者?!蔽迩昵皟珊恿饔虻奈拿魇r,靠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的楔形文字流傳了下來。烏魯克作為文明的原點,在人類史的版圖上長存,至今仍被銘記和演繹。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古波斯帝國的疆域東起伊朗,西至埃及,幾乎囊括整個楔形文字文化圈。其都城波斯波利斯遺址(圖,在今伊朗境內),留有許多敘事浮雕與楔形文字銘文(下圖)。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馬來西亞國徽(本圖)上有兩只虎拱衛(wèi)左右,新加坡國徽(下圖)上則是一獅一虎(獅指新加坡的馬來語名字“獅城”),顯示虎在這兩國的文化中地位尊崇。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在烏魯克市中心神廟的遺址前,立著說明牌:最初的文字始于此地。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約公元前2600年的一份泥版合同:筆畫已規(guī)范為“橫豎斜折”四種,形態(tài)如小楔子。由于楔形文字的字形較“散”,字符之間界限不明,人們會在書寫時加畫“分隔線”,一個格子里的筆畫共同組成一個字符。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古中華虎復原想象圖。它們可能像現(xiàn)代虎一樣喜歡棲息在森林里,但未必有老虎這樣的獨特條紋。
從“貓”到虎的演化之路
百米高空的看圖說話
“貝希斯敦銘文”是現(xiàn)存最早的波斯語碑銘,也是第一份被完整解讀的古波斯楔形文字碑。其銘文旁還配有浮雕,整體高15米,寬25米,刻在離地百米高的巨巖上。1835年,英國學者勞林森被派到伊朗工作,他被浮雕吸引,跟雇傭的當?shù)匦『⒁黄鹋噬习倜拙迬r,將銘文逐字拓印下來。光是攀巖拓印,就花了一整年。
之后,他用十余年時間,終于完全破譯出波斯楔文部分:內容是波斯國王對自己功績的夸耀。因為碑上浮雕很清晰地表現(xiàn)了國王平叛的場景,可以“看圖說話”,勞林森的破譯一開始就找到了正確方向。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一條三刺魚混在一群虹鱒寶寶中,背上的棘刺使其看上去氣質迥異。
“冰水”摸魚記
圖這枚阿卡德楔形文字泥版上,有這個名字的最早寫法:“mi-ga-il”(意為“誰如同神”)。它后來演變成了《圣經》中大天使“米迦勒”的名字,進而通過基督教傳遍世界。米奇、邁克爾、米歇爾、米哈伊爾,都是它的變體。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如今全球動物園里的白虎,全都是一只被捕獲的白孟加拉虎“莫漢”的后代。白虎不是白化病,只是毛色特殊,其他虎亞種從未證實發(fā)現(xiàn)過白虎。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在繁殖期,雄性三刺魚會劃定領地,將收集的水草捆成一團筑巢。
同時換上鮮艷的“婚姻色”——喉部和腹部鮮紅,加上藍色眼暈,還會跳起“Z字形”婚舞。
“冰水”摸魚記
大杜鵑寶寶的身型比養(yǎng)父母大很多,長到半大時就已在巢中待不下了,故此常在巢外“閑逛”,等待家長回來喂飯。
葦塘冤家攻防戰(zhàn) 大杜鵑VS東方大葦鶯
尼泊爾的巴迪亞國家公園,植被以灌木叢和高草地為主,卻比密林更適合老虎棲息。
老虎的傳說與現(xiàn)實
烏魯克遺址出土的計數(shù)陶片,多為黏土燒制(也有石制)。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虎的頭骨上,體現(xiàn)了豹類區(qū)別于小型貓科動物(也包括美洲獅、獵豹和猞猁)的幾個重要特征。圖為猞猁頭骨
從“貓”到虎的演化之路
繁殖初期,東方大葦鶯忙于搶占地盤,每天日常除了落地歌唱,飛行中也不忘張嘴吼兩嗓子。
葦塘冤家攻防戰(zhàn) 大杜鵑VS東方大葦鶯
劍齒虎名字里有個“虎”字,但它們屬于貓科的另一分支,早在2000多萬年前就自成一家,不是老虎的祖先。劍齒虎一族的身體結構,也不是“長劍齒的老虎”,而是普遍比同體型的豹屬大貓更粗壯,有一套不同的捕獵技巧,適用于發(fā)揮劍齒威力(詳見本刊2016年4月號)。
從“貓”到虎的演化之路
科研明星三刺魚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三刺魚是一種既不能吃、也不好看的陌生小魚。但在演化生物學界,它卻是如雷貫耳的存在。這種小魚廣泛分布于北緯30°以北,因背上三根棘刺而得名。1.5萬年前冰河期結束后,原本生活在海洋的三刺魚擴散到各處新形成的淡水河湖中,從而演化出極其豐富的基因多樣性,形態(tài)特征和行為習慣都差異明顯。其變異速度之快尤其令人驚嘆:物種演化形成,往往需要上百萬年,而三刺魚仿佛開了“快進”,甚至有可能讓科學家在這輩子就見證奇跡——故此一百多年來,三刺魚一直是此領域的重點研究對象。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相距不過幾百米的兩個湖中,三刺魚的體型、體色和魚鰭已經截然不同。更有經典案例表明:同一個湖里的三刺魚種群,曾在無地理隔離的情況下,演化出兩個生殖隔離的物種,后來又因環(huán)境劇變重又“坍塌”為一個物種。圖為△ 三刺魚背部長有三根棘刺,兩根較長,一根最靠近背鰭的刺較短。
“冰水”摸魚記
早期的“古樸楔形文字”跟我們的甲骨文很像,就是一幅幅簡筆畫。圖為約公元前3200年的泥版,左側圖案表示數(shù)量4,右側表示物品內容(尚未破譯)。
楔形文字 蘆葦稈劃出最古老的書
西漢白虎瓦當。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大神獸,是源于中國傳統(tǒng)星象學的“四象”,最早定型于漢代。其中虎又代表五行里的“金”,因此用白色,象征著戰(zhàn)爭殺伐。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在樹干上抓出爪痕(上圖)和撒尿留下氣味,是虎標記領地的常用方式。
老虎的傳說與現(xiàn)實
漢字“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本意,就是兩串貝幣,作為貨幣單位使用。后因貝幣系在一起的狀態(tài),才引申出結黨、朋友等語義。但一朋有多少枚貝幣,古籍語焉不詳。近代學者王國維經考證推斷,一朋應為10枚貝幣,后來在考古發(fā)掘中得到了印證。
貝幣 最早的錢出自大海
原貓是已知最早的貓科動物,出現(xiàn)于2500萬年前的亞歐大陸,體長約1米,擅長跳躍和攀爬。
從“貓”到虎的演化之路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像洋蔥的茴香
除了常吃的甜茴香,17世紀,意大利人還培育出了茴香的變種——球莖茴香。它的葉基部膨大肥厚,外觀和口感都有點像洋蔥,生拌沙拉十分脆嫩,做熟后又十分軟糯,有茴香特有的甘甜與清香。在地中海地區(qū),人們把它歸類為“芳香蔬菜”。球莖茴香在20世紀傳入中國,但沒能推廣,如今只在一些大型超市中能偶爾見到。
茴香 蓬頭甜草,專治葷腥
我們用改裝房車把實驗儀器帶到野外,以便及時處理剛采集來的新鮮樣本,最大程度降低樣本儲存、長途運輸導致的測量誤差。
“冰水”摸魚記
雄性大杜鵑的內部爭斗異常火爆,有時在空中便對掐起來、扭作一團。
葦塘冤家攻防戰(zhàn) 大杜鵑VS東方大葦鶯
除貨貝(黃寶螺)、環(huán)紋貨貝(金環(huán)寶螺)兩種主力貨貝外,中國古遺址、墓葬中還有一些其他種類的貝殼:虎斑寶貝(黑星寶螺)、阿文綬貝(阿拉伯寶螺)、黍斑眼球貝(初雪寶螺)、擬棗貝(愛龍寶螺)等,也有可能作為貝幣參與流通。
貝幣 最早的錢出自大海
茴香籽,長得很像孜然粒,是常用調料“五香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茴香 蓬頭甜草,專治葷腥
小魚演化的奧秘
在演化生態(tài)領域,得克薩斯大學是業(yè)內翹楚,擁有國際頂尖實驗室。我在其中的研究方向,是專攻未知的物種形成機理,力圖補充、拓展達爾文時代一脈相承的進化論框架。我們采集的三刺魚,一部分會被放入野外基地的仿真水道做行為學實驗,然后原位放生。另一些用作人工育種,得到的受精卵帶回實驗室,用下一代測試基因與環(huán)境的關聯(lián)。還有一些成體魚會被安樂死,和魚卵一起作為基因樣本帶回去。
經過幾年研究,我也有了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在湖及其入水河相接的幾十米水域內,三刺魚就產生了明顯行為差別。下游的湖魚偏愛順水游,上游的河魚則偏愛逆水游,這讓兩個種群基本保持隔離狀態(tài)。如今湖魚與河魚的體型、胸鰭都有較大差異,長此以往,它們很可能分化為兩個物種。
“冰水”摸魚記
在烏魯克周邊,蘇美爾人的其他城邦也相當繁榮。動畫中,主角團先后對烏爾、埃里都、尼普爾等城市進行了探訪。巴比倫則是后起之秀,并非蘇美爾人建立的。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國內動物園里的華南虎還在不斷添丁,但野生華南虎已多年沒有可靠的存在證據(jù)。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周口店山頂洞遺址出土的虎化石。距今約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能見到的最強猛獸就是虎和棕熊了。
攝影/袁暢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導師來訪,和穿著潛水服的團隊合影,后排中間為作者。
“冰水”摸魚記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追擊水鹿的孟加拉虎。在現(xiàn)存大型貓科動物中,虎的身體結構更偏向伏擊而不是奔跑。
老虎的傳說與現(xiàn)實
人生第一個野外季,我要先練習抵抗?jié)撍母×焖傧鲁痢?/p>
“冰水”摸魚記
北海團城上的白皮松被封為“白袍將軍”,樹齡約有800年。
白皮松 老樹銀裝化玉龍
兩河流域最早馴化綿羊,著名的烏魯克文物“瓦爾卡花瓶”上就有 羊群圖案。此花瓶制作于公元前三千多年,是現(xiàn)存最早的敘事性浮雕作品之一,描繪的是人們向金星女神進貢。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白皮松的樹干,根據(jù)樹齡不同,顏色有別。圖為幼樹
白皮松 老樹銀裝化玉龍
蘇美爾人還發(fā)明了最早的啤酒(麥酒)。這塊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泥版,是從儲藏室中分發(fā)啤酒的記錄。動畫中也多次出現(xiàn)“麥酒是烏魯克特產”的說法。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蘇門虎捕獵到一只野豬。雖是“最小”的虎亞種,其體型、攻擊力仍強于美洲豹和豹子。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2021年11月,印度拉賈斯坦邦一處國家公園,一只孟加拉虎堵在路中央被人群圍觀。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期,虎在人面前一路敗北,如今只能在保護區(qū)里夾縫求生。
從“貓”到虎的演化之路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巴厘島水神廟門口的虎雕。當?shù)鼐用裰饕欧钣《冉蹋牙匣⒖醋魃耢`化身。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虎的前肢非常強壯,和同類或獵物搏斗時都是有力武器,但“一巴掌拍死獵物”就夸張了。
老虎的傳說與現(xiàn)實
1973年的烏魯克遺址航拍圖,城市圍繞中心巨大的神廟建筑鋪展開。這是兩河流域大城邦的經典格局。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在南亞,體型比梅花鹿稍小的白斑鹿(成年體重45~85公斤),是孟加拉虎的主要獵物。
老虎的傳說與現(xiàn)實
東南亞史前巨虎
現(xiàn)代的虎亞種北大南小,尤其印尼島嶼上的蘇門虎、爪哇虎、巴厘虎3個亞種個頭最小。但在爪哇島和加里曼丹島上,卻發(fā)現(xiàn)了多巴火山事件后出現(xiàn)的兩類巨虎化石,估測最大可超過300公斤重,至少與東北虎極大個體相當。島嶼虎如此巨大,其實是因為當時是冰川期,海平面降低,這些島嶼連成了一片“巽他大陸”!由于全球氣候干冷,東南亞赤道地區(qū)雨林減少、草原增多,形成類似現(xiàn)代印度的環(huán)境,催生了巨虎出現(xiàn)。不過后來隨著氣候轉暖、海平面上升,巽他大陸又變成了群島。這些巨虎要么滅絕,要么被困在資源有限的島嶼上,后代體型逐漸變小。圖為史前梭羅虎
從“貓”到虎的演化之路
在一大片王企鵝潮中,我發(fā)現(xiàn)了幾頭未發(fā)育完全的海狗,雌雄都有,雄海狗體型碩大,神氣威嚴。它們和王企鵝現(xiàn)在似乎和平共處,然而這里曾發(fā)生過雄性海狗強行與雄性王企鵝交配,最后將其殺死吃掉的怪事。
南喬治亞島 天涯海角訪奇境(下)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貝幣存錢罐,云南獨秀
圖為西漢時期云南滇國的青銅貯貝器。貯貝器是古滇國的特色豪華器皿,專門貯存貝幣,也用于祭祀祖先。云南的身毒古道是南亞、東南亞海貝輸入中國的重要通路,滇地長期沿用貝幣,或許與貨貝富集有關。在官府明令禁止的情況下,云南民間直至明末清初依然保持貝幣交易。封閉的怒江峽谷中,貨貝甚至沿用到民國時期。
貝幣 最早的錢出自大海
△ 歐洲中世紀的《健康全書》中采摘茴香的插圖,書中記載茴香有助于恢復視力和治療長時間發(fā)燒。
茴香 蓬頭甜草,專治葷腥
▽在庫珀灣,我們偶遇了一群長冠企鵝。它們又叫長眉企鵝,頭部有兩簇標志性的金黃色裝飾羽,既像眉毛,又像時尚發(fā)型,神似時髦的花花公子。它們在水中鉆進、躍出,有的看到船就停下,從水里冒出小腦袋觀望。
南喬治亞島 天涯海角訪奇境(下)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美國一些地方,會把處理不掉的風滾草,做成“雪人”或圣誕樹等裝飾物。
風滾草 肆虐北美,只因“沒遇上吃貨”’?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 蘇門虎的臉頰鬃毛發(fā)達,如同一副絡腮胡子,是這個亞種的識別特征。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雄虎TIG-40年方6歲,正是強壯的時候,領地廣大,常常巡視,因而在“天網”系統(tǒng)里出鏡率頗高。
與虎為鄰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日常
兩河古文物上吉爾伽美什(本圖)與恩奇都(下圖)的形象。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泰國西部的帕朗塔布寺號稱“虎廟”,曾因為“救助野生幼虎”“人虎和諧共處”的故事,成為網紅景區(qū)。但后來該寺被曝光虐待和走私老虎,已于2016年被當?shù)卣榉狻?/p>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烏魯克制陶工藝發(fā)達,陶器的功能、形制劃分很詳細,這個斜邊陶碗是類似“斗”的量具。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枯死的風滾草隨風滾動,是它們的繁殖策略:種子沿途不斷散落,遇到合適環(huán)境就生根發(fā)芽。
風滾草 肆虐北美,只因“沒遇上吃貨”’?
雄虎TIG-40年方6歲,正是強壯的時候,領地廣大,常常巡視,因而在“天網”系統(tǒng)里出鏡率頗高。
與虎為鄰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日常
動畫主角團在烏魯克割麥子。蘇美爾人是最早的農耕民族之一,馴化了小麥、大麥,這枚公元前3100年的烏魯克滾筒印章上,便有手持麥穗的人物形象。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有時大杜鵑雛鳥會失足落水,不過它們攀爬能力很強,只要能踩上葦稈,通常就不會有大礙。
葦塘冤家攻防戰(zhàn) 大杜鵑VS東方大葦鶯
△ 古埃及文字中的“?!?,通常是畫出一頭完整的牛。
“六書” 釋楔文
拼盡全力裝死的海南擬髭蟾,身體變成一個“鍋貼”,四條腿也都折疊到身下。
站直了,別趴下!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國家公園,不是公園
被“天網”覆蓋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位于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老爺嶺山脈南部,大片溫帶針闊混交林中,生活著東北虎、東北豹、棕熊、亞洲黑熊、原麝和東北紅豆杉等眾多珍稀動植物,是北半球同緯度地帶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
所謂“國家公園”,在中國還是個新生概念,雖然名帶“公園”二字,但它們不是人們印象中“供公眾游覽休息的園林”,而恰恰是公眾不能隨意漫步的禁區(qū)。國家公園可以理解為一個更大、更高級別的保護區(qū),它保護的不僅是某些瀕危物種,更是整個自然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系統(tǒng)。
國家公園面積廣袤,其中原有的道路、村鎮(zhèn)、農田,都保持原貌、繼續(xù)使用。不過,人類只能在村莊、道路周邊活動,禁止隨意深入山林。
梅花鹿?攝影/張強
從烏魯克到巴比倫 《絕對魔獸戰(zhàn)線》中的兩河舊事
1911年,英王喬治五世在印度殖民地炫耀獵虎“戰(zhàn)績”。中世紀以來,占據(jù)印度北部的游牧民族統(tǒng)治者就有騎象獵虎傳統(tǒng),后來的英國殖民者更將其“發(fā)揚光大”,對孟加拉虎大肆屠殺。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
2020年12月,有印度攝影師拍下一只黑色條紋特別密集的孟加拉虎,這種色型非常罕見。
中國古代老虎奇聞
海外貝幣血淚史
除古代中國外,南亞、東南亞、大洋洲和非洲的眾多文明(族群)也都曾以海貝作為貨幣。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率先開辟了歐洲(經由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線,繼而發(fā)現(xiàn)途中的馬爾代夫盛產貨貝,而西非諸國當時正使用貝幣。于是船隊開發(fā)出最優(yōu)貿易方略:先以馬爾代夫的海貝壓艙;再去印度收購亞洲特產(包括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1);駛回里斯本后,卸去上層特產交割,換裝歐洲貨
物(2);然后南下西非,用貨貝購買黃金、象牙和奴隸(3);接著繼續(xù)駛往美洲的種植園(4)。
葡萄牙人之后,相繼興起的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也隨之都加入海貝換奴隸的生意中,持續(xù)了三四百年。整個18世紀,西非從列強那里輸入海貝約11436噸,合計超過100億枚。巨量外來貝幣,導致超級通貨膨脹,到19世紀末,西非經濟體系近乎崩潰。
貝幣 最早的錢出自大海
要論貝幣出土量最大的地方,當屬河南殷墟、四川三星堆、云南古滇國三處遺址。其實貝幣的使用范圍相當廣,曾出土過貝幣的地方成百上千,幾乎遍布全國各省區(qū):仰韶遺址、姜寨遺址、二里頭遺址、馬家窯遺址、四壩遺址、蘇埠屯遺址……
貝幣 最早的錢出自大海
貝幣的購買力 ( 1850年3月西非達荷美王國的市場物價)
貝幣 最早的錢出自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