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野豬”到“大恐龍” 雙垂鶴鴕變形記
大洋洲的“妖艷鴕鳥”
在澳大利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及其附近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大型鳥類——雙垂鶴鴕。鶴鴕又名“食火雞”,但跟火雞沒關系,它們喉部生有鮮紅肉垂,當?shù)厝擞X得像是吃了火炭,所以才叫這個名字。
雙垂鶴鴕屬于善跑不會飛的走禽,個頭可比火雞大多了,僅次于非洲的鴕鳥:身高能超過1.7米,體重接近60公斤(相當于一個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它們生活在熱帶雨林里,以各種野果為食,也會吃些無脊椎或兩爬類動物。茂密雨林中,成年鶴鴕似乎根本沒想用保護色隱蔽自己,外表相當招搖:身披蓑衣質感的黑色羽毛;頭頸處皮膚裸露,大部分呈濃艷的寶藍色,后脖頸則是金紅色;頸前還掛著一對鮮紅的肉垂。不論雄雌,頭頂都高聳著一個“盔突”(由角質組成的中空結構),有的高達十幾厘米,像極了來自遠古的恐龍(竊蛋龍)。
責任編輯 / 何長歡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