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標簽: 詩詞演義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北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芳草萋萋寄春思
三月里天氣疏朗,和煦暖風攜著春意,催得宅居一冬的人們紛紛出行,踏青春游。文人士大夫素有“曲水流觴”、宴飲作樂的傳統(tǒng)——那本是春日里上巳節(jié)的祈?;顒?,祭祀已畢,人們環(huán)繞水畔而坐,將盛有美酒的酒器放在水面隨水漂流,漂到誰面前停下,那人便將酒飲干。這一習俗興起于魏晉,經唐宋不衰(詳見《博物》2012年9月號《紹興蘭亭》)。
這種春游方式傳至北宋,除了飲酒,往往還需吟詩答對,所吟誦的題目大多為春日景致。溪水邊春草融融,雜花散亂,輪到寇準飲酒吟詩了,寇準望著水邊柔美的鮮嫩青草,腦海中浮現出唐朝詩人韓翃“踏莎行草過春溪”的詩句,于是借著相似的意境吟道:“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春梅小。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痹~句毫不晦澀,不但描繪春光景色,也隱隱帶有對于某位女子的思念,這樣略顯香艷的語句,正是飲宴時最能挑動氣氛的。不但有文字,寇準同時也創(chuàng)作了曲調。當樂工問起這段詞調的名字時,寇準欣然將之命名為“踏莎行”——詞牌《踏莎行》的格式便由此確定下來。
責任編輯 / 王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