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標簽: 生物地理

第一次聽到“快五”這個名字是2016年11月,當時我正回到肯尼亞的馬賽馬拉保護區(qū)(Masai Mara,即馬賽馬拉國家公園,也譯成馬薩伊馬拉)拍攝。像往常一樣,我拜訪了一位老朋友——馬拉瑪魯獵豹研究項目(專門研究獵豹的科學項目,成立于1980年,瑪魯地區(qū)為馬賽馬拉的外圍生態(tài)圈,馬拉瑪魯即馬賽馬拉核心區(qū)和外圍區(qū)域)的首席科學家伊蓮娜·切列謝娃。寒暄之后,她告訴我她正在跟蹤研究馬賽馬拉新近形成的一個捕獵聯(lián)盟——“快五”(Fast Five,5只獵豹組成的捕獵群體)。開始我并沒有在意這個消息,因為在東非草原,捕獵聯(lián)盟并不罕見。直到她指出了一個特別之處:這5只獵豹來自三個不同的家庭。以前我所觀察到的捕獵聯(lián)盟都是來自于同一家庭的獵豹,這個非同尋常的點立刻引起了我的興趣。從那時起,我便加入到了伊蓮娜的研究項目中,為項目研究提供所有的影像共享。多年來,我共拍攝了18萬張圖片,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肯尼亞停飛了所有的國際航班,關閉了所有的自然保護區(qū),這段時間我拍攝的“快五”圖片便成為了記錄這個捕獵聯(lián)盟的唯一影像資料。

本文攝影師在2016年底第一次聽到“快五”這個捕獵聯(lián)盟后,便與馬拉瑪魯獵豹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們一起對它們進行了近5年的拍攝記錄。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肯尼亞停飛了所有的國際航班,并關閉了所有的保護區(qū),除了研究項目人員外,其他人都無法進入保護區(qū)中,所以攝影師在這段時間所記錄到的“快五”就成為了獨家影像。


為了提高獵獲成功率,同窩的獵豹兄弟往往會形成捕獵聯(lián)盟
獅子、花豹和獵豹是非洲的三種大型貓科動物。其中,獅子和花豹多在夜間出動,它們可以利用食草動物在晚上視力差的弱點,輕易捕獲獵物。獵豹的視力雖然也很好,白天可看見5公里外的小羚羊,但夜視能力卻不及獅子和花豹,大部分時間里,獵豹都在白天捕獵。獵豹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兩種非常強大的捕獵能力——極快的奔跑速度和極強的身體柔韌性。急速的奔跑會使獵豹的體溫急劇升高,在幾秒鐘內就會達到40℃以上,過高的體溫會將身體器官置于受損的危險中,如果奔跑200多米還沒追上獵物,獵豹就會放棄,這時它們必須休息個把小時才能進行下一次捕獵。通過伊蓮娜多年的研究統(tǒng)計,獵豹捕獵的平均成功率在20%左右,食物一般是野兔、小野豬、湯氏瞪羚、黑斑羚等中小型哺乳動物。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