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云岡 首建影像庫 欲立“云岡學”

云岡石窟攝影團隊拍攝現(xiàn)場
第5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約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石窟群依山開鑿,規(guī)模宏大,自東迄西1000余米,現(xiàn)存大小編號洞窟254個,各類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身),各類龕式、塔形和紋樣20000余個(處)。史書記載和考古成果說明,云岡石窟始鑿于公元5世紀的北魏時期,是我國第一座開鑿于首都附近的封建王朝皇家佛教石窟寺院。攝影/王雁珜
第5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約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石窟群依山開鑿,規(guī)模宏大,自東迄西1000余米,現(xiàn)存大小編號洞窟254個,各類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身),各類龕式、塔形和紋樣20000余個(處)。史書記載和考古成果說明,云岡石窟始鑿于公元5世紀的北魏時期,是我國第一座開鑿于首都附近的封建王朝皇家佛教石窟寺院。攝影/王雁珜
三大石窟中,云岡石窟的佛造像獨樹一幟
2020年5月中旬的一天清晨,山西高原,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前的草木掛上了稚嫩的淺綠,在寒意陣陣中競相萌發(fā)。因云岡石窟在此開鑿,武周山開始名聲鵲起。歷經(jīng)千年的風雨侵蝕與數(shù)十年的人工雕琢,這座由侏羅紀沉積砂巖構成的低平山丘,在變得“傷痕累累”的同時,也被賦予了某種神圣的內涵。
此刻,陽光從云岡石窟斑駁的砂巖上掠過,透過明窗,打在窟內大佛俊朗的面容上,仿佛是給佛像涂抹了一層金粉,整個洞窟旋即充滿了生機。就像跳著輕快的探戈,陽光次第掃過山崖上鱗次櫛比的洞窟,窟內的一尊尊大佛,就這樣被太陽“喚醒”了。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