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進高原,人類鑿空通天之路 史前古人定居青藏高原的步履
標簽: 考古地理

青藏高原在當代人眼中,是一個不太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因為那里平均海拔高,氧氣稀薄,但是現(xiàn)代藏族人卻世代居住在高原上,與環(huán)境合諧共處。于是我們好奇,人類最初是怎樣登上青藏高原,并最終適應了高原的環(huán)境定居下來的?攝影/李益民
EPAS1變異基因將現(xiàn)代藏族人與丹尼索瓦人聯(lián)系到一起
夏格旺堆,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的一位考古學家,我工作上的合作伙伴,藏族。他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中學便考到了鄭州的內地班,高中畢業(yè)后考進四川大學考古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回到拉薩工作。我問他:“你在內地生活久了,每次回到高原會不會也有高反(高原反應的簡稱)?”他很鄭重地說:“哦,有啊,下了飛機,有那么幾分鐘的暈眩后就好了!”
咳,又在逗我玩,這也叫高反!什么是高反,凡是到過高原的內地人大都有切膚之痛。抵達高原的前兩三天,都要經歷頭疼頭暈睡不著,或者脹氣嘔吐吃不好的過程。波密的冰川映著艷麗的桃花,阿里的高天襯著神秘的岡仁波齊,云端上的綺麗和雄奇,吸引著眾多內地游客,但高反,成為登上高原的第一道障礙。
責任編輯 / 劉晶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