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在线日韩av永久免费观看,中文人妻av久久人妻水蜜桃,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 在线,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牧場里的高學歷民族——塔塔爾族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4年第07期 作者: 王平 

標簽: 文化地理   

近代以來,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中,塔塔爾族享有“兩多一無”的稱號:“兩多”是指專家多、教師多,“一無”是指無文盲。這個民族非常重視教育,是我國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塔塔爾族人口為3556人,其中高級知識分子有350人。塔塔爾族人很早就有尊師重教的古樸民風:1900年,塔塔爾族人在新疆伊寧市開辦了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學校;1912年又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女子學校,打破了女子不能上學的傳統(tǒng)觀念。1930年,兩所學校向歐洲輸送了第一批留學生,他們學成歸國后,成了當地知名的醫(yī)生、學者。塔塔爾族知識分子歷史上較早接觸現代的文化教育,率先吹響了新疆新教育運動的號角,因而被譽為新疆“教育明燈的點燃者”
攝影/陳海汶
時間/2009年4月
地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大泉塔塔爾族鄉(xiāng)黑溝村
王平
1963年生于新疆,1984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然后到新疆從事民族研究工作,現任新疆師范大學新疆少數民族現代化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參編著作有《維吾爾族簡史》、《柯爾克孜族簡史》、《烏孜別克族簡史》、《新疆通志·民族志》,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研究成果多次獲獎。

豐富的民歌

與繁多的樂器

塔塔爾族的民歌抒情細膩,善于比喻,使人聽后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與豐富的民歌相適應,塔塔爾族的樂器也多種多樣,著名的有“庫涅”(二孔直吹的木簫)、“科比斯”(置于唇間吹奏的口琴);在唱歌、跳舞時,他們普遍使用從歐洲舶來的手風琴、曼陀林等樂器。手風琴、曼陀林雖不是塔塔爾族的傳統(tǒng)樂器,但是在與歐洲和中亞的文化交流與對話中,塔塔爾族也逐漸將這些樂器融入到本民族藝術形式中。除此之外,塔塔爾族還吸收了維吾爾、俄羅斯、烏孜別克等民族的音樂、舞蹈,在文化容納與借鑒的同時,也很好地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特征。

戴繡花帽被視為一種禮節(jié)

塔塔爾族無論男女都喜歡戴帽,并把戴帽看作是一種禮節(jié),請客、做客、送葬、做禮拜、聚會都要戴帽子。夏季男式帽子多用深黑、墨綠、淡綠色綢緞或平絨作面,以淡黃色、金黃色金絲線繡花;女式帽子多用深紅、淡紅、紫紅的金絲絨作面,帽檐用白色或乳白色金絲繡花。冬季,男子戴一種黑色卷毛皮帽,女子則喜歡戴鑲有珍珠的小花帽,有的還喜歡在帽子上加一塊大頭巾。

責任編輯 / 馬子雷  圖片編輯 / 孫毅博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