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陂湖到桑田
浙江人在沼澤地里孕育出最頂級的絲綢
標簽: 農(nóng)業(yè)地理 平原 文化地理 歷史地理
水澇災害的解決:“橫塘縱溇”格局的形成
首要任務是解決水澇問題。

明代湖州府城圖
來自不同方向的溪流,將明代的湖州府切割成一個個水中芳洲。作為典型的水鄉(xiāng)城市,湖州曾因城內外水域遼闊,而被稱為“水晶宮”。如圖所示:余不溪由南門入城,西苕溪由西門入城,兩條溪水相匯于湖州城中,再一齊向北合流,入太湖。城市如同漂浮在水上,城墻同時也是防水的堤岸,城門同時也是水流進出的孔道,城門也即水門。因為水面廣闊而水流湍急,舟航不便,橋梁就尤為重要。建橋以連接陸地,也借此梳理河道。明代的湖州城不僅有號稱“三巨橋”的駱駝橋、儀鳳橋、甘棠橋,還有另外十數(shù)座橋架在稠密的河網(wǎng)之上。史書上如是記載:“跨余不水,有甘棠橋;跨苕水,有儀鳳橋;而駱駝則跨合流之霅水也。是謂三巨橋。東有運河,自迎春門入,至駱駝橋,南與霅水會,又苕水分一港,自烏程縣治東之北岸,出迎禧門。又霅水分一港,自駱駝北之西岸出奉勝門跨運河,有望州橋、人依橋??畿嫠Ц塾刑鞴葮?,跨霅水支港有楚帝橋……” 繪圖/于繼東
來自不同方向的溪流,將明代的湖州府切割成一個個水中芳洲。作為典型的水鄉(xiāng)城市,湖州曾因城內外水域遼闊,而被稱為“水晶宮”。如圖所示:余不溪由南門入城,西苕溪由西門入城,兩條溪水相匯于湖州城中,再一齊向北合流,入太湖。城市如同漂浮在水上,城墻同時也是防水的堤岸,城門同時也是水流進出的孔道,城門也即水門。因為水面廣闊而水流湍急,舟航不便,橋梁就尤為重要。建橋以連接陸地,也借此梳理河道。明代的湖州城不僅有號稱“三巨橋”的駱駝橋、儀鳳橋、甘棠橋,還有另外十數(shù)座橋架在稠密的河網(wǎng)之上。史書上如是記載:“跨余不水,有甘棠橋;跨苕水,有儀鳳橋;而駱駝則跨合流之霅水也。是謂三巨橋。東有運河,自迎春門入,至駱駝橋,南與霅水會,又苕水分一港,自烏程縣治東之北岸,出迎禧門。又霅水分一港,自駱駝北之西岸出奉勝門跨運河,有望州橋、人依橋??畿嫠Ц塾刑鞴葮?,跨霅水支港有楚帝橋……” 繪圖/于繼東
杭嘉湖平原北瀕太湖,南瀕杭州灣和錢塘江,西止天目山,東鄰蘇松平原,從整體上看,是一個四周略高、中部偏低的凹形洼地。這片低洼平原北部面向太湖,有一條縱深約1.5—2.5公里的濱湖平原高地,海拔4.4—4.8米;南部杭州灣一帶為濱海平原臺地,海拔4.5—5.5米;平原中部,自湖州東南部菱湖鎮(zhèn)、德清縣鐘管鎮(zhèn)至東部南潯區(qū)一線,是一條東西向的地質斷裂帶,這是平原中最低洼的區(qū)域,海拔在2米以下。加上天目山所來的山溪河流出山區(qū)之后,坡度驟減,水流湍急,洪流便直接泄入這片低平原之中。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