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南北之間

韓國都羅山統(tǒng)一展望臺中的非軍事區(qū)模型,主要展示漢江與其支流臨津江交界處的非軍事區(qū)地形地貌及其相關設施。位于非軍事區(qū)中間的軍事分界線不僅分裂了一個民族,也給朝鮮半島、亞洲和世界局勢帶來不安定因素。

硝煙
朝鮮半島上不斷進行的軍事演習,也是南北雙方對峙的一種表現。
朝鮮半島上不斷進行的軍事演習,也是南北雙方對峙的一種表現。
士兵去廁所的功夫,戰(zhàn)斗就可能打響
從朝鮮半島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半島中段的西部海上有一處月牙形的島嶼,它的名字叫白翎島。白翎島位于北緯38度線以南,但它距離朝鮮的本土陸地很近,離韓國的本土卻相當遙遠。它的東面和北面與朝鮮的黃海南道甕津郡和龍淵郡隔海相望,距離龍淵郡的前沿陣地長山串只有11公里。

1998年4月18日,駐漢城的外國記者一行人在韓國文化觀光部官員的陪同下訪問白翎島,客輪航行了4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岸邊的碼頭不大,但車輛擁擠,來往行人熙熙攘攘,看上去十分繁忙。登岸后的第一印象是,這里確實已經到了前線地區(qū):一輛貼著“憲兵”標記的軍用吉普車停在碼頭上,全副武裝的軍人身著嶄新的迷彩服,鮮紅的臂章上繡著兩個醒目的杏黃色大字“憲兵”。把守碼頭鐵柵欄的兩名憲兵,腳穿高筒軍靴,手戴雪白手套,腰間佩著流蘇飄揚的警棒,威風凜凜。他們荷槍實彈,凝視著過往行人,似乎在時刻準備戰(zhàn)斗。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