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高黎貢山的千年古道

翻越高黎貢山的古道主要分北道、中道和南道3條。其中從保山至磨房溝至大海壩,再由雙虹橋過怒江,從南齋公房翻越高黎貢山抵達騰沖城的這條為中道,也叫南齋公房道。圖為怒江雙虹橋。攝影/陳云峰
沿著徐霞客的故道
從保山出發(fā),公路就與古道在同一方向延伸。沿路幾乎可以找到《徐霞客游記》中提到的每一個地名。我細讀了徐霞客從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四月十日至十三日的日記,那是他翻越高黎貢山到騰沖所走的4天路程這4天的旅程已被時間凝固了千百年。今天新的保騰公路全長168公里,吉普車要走3個小時。在兩個相距幾個世紀的時空里,3個小時和96個小時已無法相比。許多世紀以來,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遠走異邦的行旅商客和西征將士,在這段旅途中要經歷河谷的蠻煙瘴雨和高山的寒冷險惡,還要目睹那些因疲勞饑餓與寒冷死去的行人和騾馬。我想就是他們——在艱辛的旅程中攀爬的人們,對大山的敬畏之心,年年月月,沉淀在古道途中,時至今日,仍然與我們發(fā)生著心靈的感應。
翻越高黎貢山的古道主要有3條:北齋公房道、南齋公房道和分水關古道。分水關古道是一條元代以來就使用的官道,當年徐霞客過高黎貢山進入騰沖就選擇了這條路,半個世紀以前修筑的保騰公路也是沿古道開鑿的。多年來,我不止一次乘車從這里經過,每一次都覺得山中有一股力量在冥冥中吸引著你,希望你停下來,到密林深處去。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