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的濕地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4年第05期

當大自然把陽光、水和豐富的物種賦予長江中下游平原濕地的時候,也把重任加在了這塊土地上面。由于糧食產量高,很久以來這里就以“一熟天下足”成為中國人的“糧倉”。每年秋冬季節(jié),包括占全球數量93%的白鶴、占全球數量93%的白枕鶴和占全球數量57%的東方白鸛在內的80多種候鳥都在這里越冬。在全球范圍內遷涉的數以百萬計的水鳥和相對定居的人類在這塊濕地上呈現出越來越緊張的對立關系。以勤勞和智慧自居的人類在這塊濕地上施行的一系列改造工程又為濕地未來的演替埋下了不可預知的伏筆。
本刊編輯部的幾位編輯用100天的時間完成了這個專題的制作,為的是把長江中下游“糧倉”的真實面貌呈現給讀者,讓讀者和我們一起去感受這塊濕地所承受的重負。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