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季風區(qū)
青海最富饒的地方
這一區(qū)域包含河湟谷地、東祁連山、青海湖盆地。其實把青海湖盆地放到這個區(qū)域里,似乎有些不妥。我們知道青海湖東部的日月山應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這座山應該是青海東部季風區(qū)與西部干旱區(qū)、東部農業(yè)區(qū)與西部游牧區(qū)、外流區(qū)與內流區(qū)的分界線,同時這座山也是黃土高原的西界。如果依此劃分,青海湖盆地就不在東部季風區(qū)了。但是如果把青海湖盆地劃在西部干旱區(qū)或者劃在青藏高原的范圍內似乎也不妥當,原因是青海湖盆地位于青海三大自然區(qū)的交會處,況且自然區(qū)劃的分界線不會是涇渭分明的一條線,而是一個逐漸過渡的模糊地帶。青海湖就處在這樣的模糊地帶內,因此把青海湖盆地劃在東部季風區(qū)也是合理的,尤其是從歷史文化及該地區(qū)與周邊的關系看,這樣劃分更有合理性。

青海的東部季風區(qū),是幾大文化相遇的地方,歷史上這里是中原王朝的西部邊境地區(qū),是漢文化的邊塞區(qū)。但當整個中國被游牧民族統治時,如元代和清代,這里又成了中國的內地。由于這種種歷史原因,這里成了多種民族和多種文化的融合與交會區(qū)。在這個面積并不很大的區(qū)域內分布著多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和自治縣,其密度之高,全國罕見。因此各種歷史、宗教、文化古跡分布甚多。藏傳佛教的圣地塔爾寺、瞿曇寺、隆務寺、桑周寺、佑寧寺等都十分有名。伊斯蘭教的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循化的街子清真大寺等也很有特色。道教的一些道觀或佛道混一的寺院在青海東部也多有分布,如西寧北山的北禪寺就是很有特點的佛道并存的寺觀,它修建在丹霞地貌的紅色崖壁上,有大大小小200多個洞窟,很是壯觀。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