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瓦當
采擷一片古建風情
標簽: 文化地理

瓦當是屋檐上最下一個筒瓦的瓦頭,形狀有半圓或圓形,表面多裝飾有花紋或文字。它既有保護房屋椽子免受風雨侵蝕的實用性,又可起到美化、裝飾作用。瓦當在春秋晚期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模式,并成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構件。題頭圖為戰(zhàn)國燕獸面紋瓦當朱拓;左圖自上而下為秦羊角形云紋瓦當、西漢“高安萬世”瓦當、北朝蓮花紋瓦當、唐獸面紋瓦當。
小時候,懵懂無知,談不上有什么夢想,整天跟著哥哥、同學在咸陽北塬的大土包上爬上爬下,踢踢這兒,扒扒那兒,總想能撿到一個民兵打靶時留下的彈殼或彈頭什么的。長大后才知道,老天爺,這些兒時司空見慣、根本沒當回事兒的“大土包”,竟都是赫赫有名的西漢帝王陵及其陪葬墓。
稍長,在秦漢皇天后土長年的滋潤下,一種懷舊的因子開始發(fā)酵,我漸漸有了收集癖。在那物質極其匱乏的時代,吃一塊水果糖已是快活無比,偶得一塊奶糖,更是其樂難休。每次吃完糖,我都要將糖紙洗凈攤平,夾于書中。那花花綠綠的圖案賞心悅目,而甘甜的幸福時光更令我回味。為了收集到各種糖紙,甚至隔壁西藏民族學院的垃圾堆,也時??季氈业哪抗馐欠衩翡J。后來我也“與時俱進”,從收集糖紙發(fā)展到集煙標、集報、集郵、集古幣。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家屬院中一戶門上卷竹簾子用的繩子上系著一枚銅錢,顯然比我錢盒中的“康熙通寶”大得多??嗨稼は霐?shù)日,經(jīng)過多次“踩點”,終于在一個雨天月黑風高時分,在一番心驚肉跳之后,我剪下了銅錢,逃回家中。至今依然清晰記得那是一枚宋代隸書“崇寧通寶”,查出這是一枚岳飛時代的古幣后,著實讓我興奮了好幾天。順著這些“前科”,1984年,在老師、同學、鄰居驚異的目光中,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山東大學考古專業(yè)。當時對于一般的老百姓來講,經(jīng)濟、金融專業(yè)正熱,考古一詞相當冷癖。我不管什么是冷熱,擯棄“小兒科”式的收藏,我要進高等學府,走文物鑒定的康莊大道,圓我鑒定家的夢想。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