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紙
一千年的繁華夢影

經著名畫家張大千改造的夾江竹紙上有一些暗紋,這些暗紋是根據(jù)張大千親自設計的寬紋紙竹簾制作而成的??谷諔?zhàn)爭時期,由于宣紙難尋,所以張大千決定改用夾江竹紙來繪畫。張大千改革原材料搭配,使夾江竹紙拉力增強,可承重筆,潔白細膩,浸潤性好,成為一種高級書畫紙。攝影/冉玉杰
凡造竹紙,事出南方
中國造紙源于公元元年前后,最先使用的材料是麻、楮皮和藤這些修長的優(yōu)質植物纖維。唐宋以后,原料供不應求,麻紙與藤紙逐漸衰落,幸好這時開拓了一種新的造紙原料——竹子。
北宋初年的竹紙,質量還很成問題,一是白度不夠,紙面淺黃,稱為金版紙;二是柔韌性差,紙質脆弱,不堪折疊。蘇易簡《紙譜》說:“今江浙間有以嫩竹為紙,如作密書,無人敢拆發(fā)之,蓋隨手便裂,不復粘也?!辈滔褰故窒鹿賳T使用竹紙起草公文,理由是“獄訟未決,而案牘已零落”。好在,不久竹紙質量就有了很大提高,蘇軾、米芾這些大書畫家,都使用過竹紙。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