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的作品——小相嶺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第09期 作者: 孫吉 黃紅斌
標簽: 冰川 涼山彝族自治州 山地 地質(zhì)地理 生物地理


角峰崢嶸,山勢險峻
在喜德縣冕山鎮(zhèn)和越西縣中所鎮(zhèn)的分界處,一列群山綿延遠去,云遮霧繞,頗有幾分青藏高原的景色。這是小相嶺在越西境內(nèi)的山峰群,畫面左側的山峰是小相嶺主峰俄爾則俄12峰中的一個。攝影/田鷹

靜謐純潔卻難以攀登
寒冬時節(jié),積雪覆蓋的小相嶺愈發(fā)氣勢崢嶸。在登頂俄爾則俄的途中,從海拔4200米的埡口向上均是陡峭的冰雪坡,隊友黃紅斌和向?qū)г谇懊嫣铰?,打好保護點,我們從冰雪坡的巖壁攀登上去,最終登臨俄爾則俄。攝影/黃紅斌


冰川運動形成的美景
位于小相嶺山脈冕寧縣境內(nèi)的連三海,由3個相鄰的冰蝕湖組成。在冰川運動過程中,地表松散的物質(zhì)不斷被刨蝕、搬運,形成負地形,而堅硬的基巖無法被運走形成堤坎。負地形如果被圍合,就會存積地表水或是降水,形成高山冰蝕湖。
位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nèi)的小相嶺,地處石棉縣、甘洛縣、冕寧縣、越西縣、喜德縣交界處。它南北長約147公里,東西寬約107公里,面積約為11500平方公里,由焦頂山、鏵頭尖、俄爾則俄等山峰組成,最高峰為越西縣與冕寧縣交界的鏵頭尖,海拔4791米。受“第四紀”冰川的作用,在基巖山峰和山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冰川侵蝕地貌—角峰、刃脊、漂礫、冰蝕湖以及冰川刻槽,同時也是一處生物資源豐富的基因庫。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進入了這個鮮為人知的秘境,時空在這里陡然失序,歲月在這里悄然留痕,兩百萬年來的地質(zhì)作用與延續(xù)的物種,在這里得以完整保存。從2003年開始,隨后的十年間,我們一次次重返小相嶺,登臨山巔,深入密林,想象著地質(zhì)史上那些驚心動魄的時刻,仿佛就在眼前重新上演。
登頂俄爾則俄:俯瞰“第四紀”的地球記憶
我們習慣上稱呼的小相嶺,僅指跨越喜德、冕寧、越西三縣,總面積達115平方公里的區(qū)域。這里山勢險峻、斷層發(fā)育、河流深切、溝壑縱橫,特別是在海拔4500米的主峰俄爾則俄一帶,角峰崢嶸、巖石裸露、氣候寒冷、積雪難融、險路重重。2003年,我和探險愛好者黃紅斌、攝影師孫有彬計劃登頂俄爾則俄。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讀城記
和尚愛梳頭aaa
fengyun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