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東陵 “王國”盛世的映照
2010年秋,一些黑衣人趁著雨夜,在臨潼韓峪鄉(xiāng)的一片田壟之間,開挖掘土。他們將輕質炸藥埋入預留渣堆,在渣堆上方用鐵板死死蓋住,于離地面兩米處灌炸藥,放雷管,然后,一塊墓地封土頂部的回填盜洞被炸開了,通向一個沉睡地下千年且昭然在史冊中的君王。
這個被盜掘的大墓,位于近年來備受學者矚目的秦東陵。秦東陵之名,始見于《漢書·蕭何傳》,是秦遷都咸陽后的重要陵寢。而《史記·秦本紀》等文獻中稱其為“芷陽”(陵園)。1986年,這處秦陵被重新發(fā)現(xiàn),隨之展開了考古工作。據目前的考古報告可知,秦東陵共4個陵區(qū),此次被盜的大墓,正是一號陵園南側的“亞”字形大墓Ml。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