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文化館 兩朝國師的遺產(chǎn)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23年第04期 作者: 李柔
標簽: 歷史拾遺 文化遺產(chǎn) 文物故事

蒙藏委員會 “五族共和”的護法
“蒙藏文化館”承接了“蒙藏委員會”其原有的文化事務。辛亥革命后,為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袁世凱設蒙藏事務處,后升級為蒙藏院。1929年,“蒙藏委員會”正式成立,成為國民政府維系國家統(tǒng)一的橋梁。圖為“蒙藏文化館”收藏的西藏臥佛,為佛祖法相之一。
“蒙藏文化館”承接了“蒙藏委員會”其原有的文化事務。辛亥革命后,為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袁世凱設蒙藏事務處,后升級為蒙藏院。1929年,“蒙藏委員會”正式成立,成為國民政府維系國家統(tǒng)一的橋梁。圖為“蒙藏文化館”收藏的西藏臥佛,為佛祖法相之一。
誕生于“共和”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边@首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曾迷倒了無數(shù)西藏文學愛好者。但將它翻譯成漢文七言詩的譯者曾緘(1892—1968年),知曉者卻寥寥無幾。曾緘之所以對藏文化有如此高深的造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的影響:他是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的委員之一。
1912年清帝遜位后,如何實現(xiàn)“五族共和”的口號,成為了民國重要的議題。尤其是蒙古和西藏的分裂勢力,已經(jīng)跟英、俄等列強勾結,妄圖趁亂獨立。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了解,政府急需一個專職機構負責跟當?shù)販贤ǖ氖乱恕?915年,北洋政府設置“蒙藏事務院”,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在1928年開始籌建“蒙藏委員會”,次年第一任委員長閻錫山就職。之所以由“部院”改為“委員會”,孔祥熙解釋說,這是為了表現(xiàn)“集思廣益”,讓蒙藏同胞各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
責任編輯 / 鄭乾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