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忘的一抹紅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21年第03期
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諸多珍寶中,有一抹紅色最是令人難忘:清代剔紅芙蓉紋尊。2019年故宮“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上,它被單獨放在一個中心展柜中展出。觀眾可以從四面觀賞瓶身細節(jié):底紋是海水波浪,重重疊疊,無窮無盡;海浪之上,一朵朵形態(tài)絕無雷同的芙蓉花,或怒放,或含苞,自由舒展地布滿花瓶各處。

清乾隆 剔紅芙蓉紋尊 故宮博物院 藏
“標準照”攝影參數
光圈:F/8 快門:1/125秒 ISO:8000
“標準照”攝影參數
光圈:F/8 快門:1/125秒 ISO:8000
這是一件雕漆工藝品。將大漆混合顏料,刷在胎體上,待干后再重復刷上一層,直到幾十層、甚至上百層。當漆層累積到足夠厚度時,即可采用刀斜向下雕刻的方式,將設計好的紋樣,立體生動地浮現于漆器表面,因此得名雕漆。雕漆因使用漆色不同,被冠以不同的名字:全部用紅漆的叫“剔紅”;全部用黑漆則叫“剔黑”。若紅黑交替、有規(guī)律地交疊刷漆,會在雕刻刀口的橫斷面上,形成層層環(huán)繞的紋理,類似犀角,因而得名“剔犀”。至于采用更多不同顏色漆料的作品,則叫“剔彩”。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