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進口的地名

洋進士獲得“冠名權”
近代教育家葉圣陶與小報童對話的雕塑旁,有一塊“竇樂安路”的路牌,這是上海文化街多倫路原來的路名。英國傳教士竇樂安,曾為中國興辦大學,并主持出版了許多西方教科書,被光緒皇帝授予“進士”稱號。為表彰其功,公共租界遂把這條1912年修筑的租界越界道路,命名為“竇樂安路”。
攝影/陶鈞
近代教育家葉圣陶與小報童對話的雕塑旁,有一塊“竇樂安路”的路牌,這是上海文化街多倫路原來的路名。英國傳教士竇樂安,曾為中國興辦大學,并主持出版了許多西方教科書,被光緒皇帝授予“進士”稱號。為表彰其功,公共租界遂把這條1912年修筑的租界越界道路,命名為“竇樂安路”。
攝影/陶鈞
“霞飛路”是中國風?
今人印象中的老上海風情,大概也包括一些耳熟能詳?shù)穆访1热绶比A的淮海中路,過去叫霞飛路。霞飛,是取自“落霞與孤鶩齊飛”嗎?
錯。這個“霞飛”,是一戰(zhàn)初期的法軍總指揮,一位喜歡留著兩撇八字胡的法國將軍。霞飛路之前還有個名字,叫做寶昌路,聽著似乎是中國人喜歡用的吉祥字眼。不過,還是錯。“寶昌”,同樣是一位法國人的名字,是法租界公董局的一位重要人物,曾連任多屆董事、總董。
責任編輯 / 馬賽屏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