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絲綢之路上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8年第03期
標簽: 歷史拾遺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舴以凇吨袊芬粫?,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然而,在李?;舴业牡貓D里,絲路被想象為一條單一的路線。實際上,漢代鑿空西域,開通了絲路南北道后,后世又不斷開辟出新北道和其他一些道路,使絲路路網(wǎng)愈加繁密。而路線的開拓,同時又受到一些重要自然地理單元的影響。這些從地圖上便可獲知。
兩千多年來,沿著這條路,各種人東出西進,書寫了中西交流的歷史。2014年6月,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成功申報了“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中國境內共22處申遺點,涵蓋宮殿、墓葬、石窟、關口、古城、烽燧等諸多古跡,它們就是兩千多年歷史留下的痕跡。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