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的千古難題

如果說書法是漢字的律動和舞蹈,毛筆便是那個身姿曼妙的舞者。筆走墨注,鋒毫自如伸展,化作紙上一個個優(yōu)美的漢字。圖中是正在書寫的場景,適時的一束光打來,濃墨如烏金的字跡和光影融合,組成了美妙的旋律。供圖/CFP
扁舟上的羈旅
時在北宋晚期,書法家黃庭堅已步入人生的暮年階段,卷進政治黨爭的他被趕出京城,一貶再貶。紹圣元年十二月(1095年2月),責授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兩年后,又移往戎州安置。
宋代的戎州,治所位于僰(bó)道縣,即今天的四川省宜賓市。金沙江和岷江于此匯合。一日,黃庭堅泛舟江上,徜徉于安然景色之中,不禁又思索起困擾他已久的書法難題。雖然,在這之前的元祐年間(1086~1094年),黃庭堅的書法就已經風靡天下,尤其是那伸展不羈的捺腳,被時人稱為“元祐腳”。但在書法家自己看來,這還遠遠不夠,筆畫間的那股“癡鈍”之意,凝于眉頭,郁于心頭。如何將其抹去而更為渾然自成?這是黃庭堅冥思已久的問題。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