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暢園
一座園林背后的文明輪回

寄暢山水陰
大雪,給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披上了銀裝,遙望過去,竟有些水墨畫的意境。園名得自王羲之的《答許掾》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笨鬃淤澰S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賦予中國園林一套儒學基因,似乎冥冥中護佑著這座山水名園,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大雪,給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披上了銀裝,遙望過去,竟有些水墨畫的意境。園名得自王羲之的《答許掾》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笨鬃淤澰S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賦予中國園林一套儒學基因,似乎冥冥中護佑著這座山水名園,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幸有園亭可安身
1665年10月,年幼的康熙皇帝登基后第4個年頭,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風塵仆仆趕到太倉拜訪江南名士吳偉業(yè)。得知吳先生去了松江,他又啟程東下,終于在一座臨水高樓上找到了吳先生。他叫秦松齡,來自無錫的一個望族,是北宋詞人秦觀的后裔。

長久的憂傷與失意,讓秦松齡清秀的面容略顯憔悴:幾年前他的母親剛過世,他也丟掉了官職,居喪期間,愛妻和祖母又先后亡故,一連串的沉重打擊使他長期沉浸在悲痛中。這年年底,母親的靈柩要下葬,他不憚艱辛,輾轉來求吳偉業(yè)作篇墓志銘。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桃 夭-q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