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王國
蘇丹·博爾戈爾山及納巴塔地區(qū)

蘇丹首都喀土穆城以北200公里處的沙漠中,有一片不同于埃及的金字塔群,它們的主人是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統(tǒng)治這里的庫施王國的法老。在蘇丹博爾戈爾山的峰頂,考古人員還發(fā)現(xiàn)了當時建造的紀念碑和神廟的遺跡。

圖1


圖2

圖3

圖4
庫施人認為博爾戈爾山是管理太陽、造物與王權的阿蒙神的住所,因此在山頂為他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神殿,如今這里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見圖1)。博爾戈爾山附近的庫魯皇陵,有庫施國王坦威塔馬尼(公元前664年?前657年在位)的陵墓。工匠們在地面上修建了一條進入陵墓的下行階梯(見圖3),并在通向墓室的通道上,由底至頂繪滿壁畫(圖4)。其中的門廳壁畫描繪的是國王在保護神哈皮的引領下進入墓室,借由諸神的庇護,獲得生命和權力的過程(圖2)。
庫施人認為博爾戈爾山是管理太陽、造物與王權的阿蒙神的住所,因此在山頂為他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神殿,如今這里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見圖1)。博爾戈爾山附近的庫魯皇陵,有庫施國王坦威塔馬尼(公元前664年?前657年在位)的陵墓。工匠們在地面上修建了一條進入陵墓的下行階梯(見圖3),并在通向墓室的通道上,由底至頂繪滿壁畫(圖4)。其中的門廳壁畫描繪的是國王在保護神哈皮的引領下進入墓室,借由諸神的庇護,獲得生命和權力的過程(圖2)。
“努比亞”是埃及尼羅河第一瀑布阿斯旺與蘇丹第四瀑布庫賴邁之間的地區(qū)。早期,它與埃及之間的關系幾乎可以用“征服”與“被征服”來概括。自公元前3100年埃及統(tǒng)一后,努比亞人便長期生活在它的陰影下。埃及軍隊的頻繁入侵,使努比亞上層社會的生活,深深打上了古埃及文明的烙印。
公元前2000年左右,努比亞出現(xiàn)了歷史上第一個黑人國家——庫施,其北部都城及祭祀中心為納巴塔。如今,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城以北的博爾戈爾山附近,還遺留著庫施王國時期的王宮和廟宇的遺址??脊艑W家在山頂發(fā)現(xiàn)了公元前690-前664年庫施法老塔哈卡在位時期的建筑遺跡。而附近的庫魯皇陵里,則埋葬著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法老、王后與庫施王國的國君,時間跨度從公元前3世紀初直至公元4世紀。這些王室成員的尸體分別被制成木乃伊,放進裝飾有黃金、黑曜巖和雪花石膏的棺槨,顯示出努比亞人在喪葬習俗上受到的來自古埃及的影響。
責任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