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在线日韩av永久免费观看,中文人妻av久久人妻水蜜桃,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 在线,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愛在路上


發(fā)布時間:2013年02月25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周偉 

標簽: 雪山   山地   湖泊   西藏   戶外天空   

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喜歡走入自然,去山水中放松身心、感受天地之美。與此同時,我們也發(fā)現了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學校,以及那些曾經進入我們鏡頭中的孩子們。他們或許從未走出過大山,甚至從來沒有過一張屬于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或是一張在校舍前的合影。而且,他們還缺少學習和生活的物資。
為此,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壹基金聯合發(fā)起“愛在路上”公益旅行倡議,號召旅行者在旅途中為遠方絕美景色之中的孩子送去祝福,更要為他們快樂的成長提供切實的幫助。
2011年6月,作為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攝影師,我踏上了愛的旅程,探訪珠峰地區(qū)與玉樹,為當地的孩子們拍攝“全家?!闭掌?/div>

佩枯錯

珠峰地區(qū)是眾多驢友向往的天堂,那里有高聳入云的世界最高峰、明珠般點綴其間的湖泊、觸手可及的藍天……

在距離樟木還有約100公里的時候向西拐,進入吉隆縣。這條公路由吉隆溝抵達邊境,可以直通加德滿都,也是中尼公路的一部分。這條路正在擴建,全面柏油化,但并未完工,只有一小截油路鋪就,其余則為老路和便道。途中的佩枯錯水面不小,與其它我曾經見過的高原荒漠中的咸水湖一樣,湛藍湖水映襯著遠處的希夏邦馬峰,其它就是一望無際的荒原,近水幾十米處都是白花花的鹽堿,踩上去松松軟軟,偶爾有一只不知名的水鳥在廣闊的天空中孤獨翱翔。

由于修路,我們不得不從湖邊的沙地繞行,這可考驗兩位司機了:一來路面都是浮沙,汽車過處,揚起滾滾沙塵;二來根本看不到路,須憑經驗找尋方向。好在兩位司機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我們有驚無險。

通拉山口遠眺喜馬拉雅山脈

來到通拉山口時,我們停車駐足。這里平坦寬闊,好似天然的觀景臺。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一座座雪峰在這里列開陣勢,讓你盡情地欣賞。

吉隆

在去往吉隆鎮(zhèn)的路上,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嘎查寺,寺院位于高高的山崖之上,約建于12世紀末期,距今有八百多年歷史。這里曾經是出生于吉隆的噶舉派第二代宗師米拉日巴的修行圣地,我們無暇攀登訪問,只能臨時停車對著崖壁上的寺院翹首瞻仰。

這條路也是曾經的“蕃尼古道”,快到吉隆鎮(zhèn)的一條深溝里,在當地教育局領導引領下,我們下車徒步,隱約可辨一條羊腸小道。溝內有一峭壁聳立,峭壁上有“招提壁壘”的漢文石刻,此石刻題名散見于清代有關史籍的記載,“招提壁壘”系清代對石刻所在山峰的稱謂。

探訪吉隆鎮(zhèn)完小

我們此次尋訪的第一站是吉隆鎮(zhèn)小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吉隆溝。

壹基金向學校捐贈了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文具和體育用品,我為學校每個班級拍攝了合影,來自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的郭曉東則負責打印。

學校的基礎設施還不錯,學生有300多人,連學前班共七個年級,今天在校的卻只有200多名學生,因為正值挖蟲草的季節(jié),很多學生跑回去幫家里挖蟲草了。去年學校曾專門放了蟲草假,但學生中很多是鎮(zhèn)區(qū)公務員和商人的子女,并不需要挖蟲草,因此產生了矛盾。今年學校沒放蟲草假,但蟲草收入是這里牧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因此,一些學生千方百計地要回去,學校加強了管理,但根本攔不住,甚至有學生從廁所爬出去。

繁華邊貿小鎮(zhèn)樟木

從縣城往樟木的公路新修過,全部鋪了柏油,進入河谷,植被越來越好,空氣清新濕潤。出縣城不久,就下起了雨,司機丹巴說,這里就是這樣,每天傍晚、晚上下雨,到早上就停了。夜里半夢半醒,直聽到雨點兒急,雨點打在附近哪幢房子的鐵皮屋頂是哪個,雨聲驟然被放大,聲聲入耳。

樟木這個邊境小鎮(zhèn)就沿著盤山公路伸展開來,已經頗具規(guī)模。街道兩側都是依山而建的多層建筑,有一些建得頗具特色。狹窄的街道兩側停滿了汽車,所以停車在這里需要高超的技藝。

清晨,街道被雨水沖刷得干干凈凈,兩側的商鋪漸次開門,老板在門口點燃桑煙,樟木鎮(zhèn)就在這裊裊的青煙中逐漸蘇醒。

樟木小學

樟木小學和鎮(zhèn)上其它單位一樣,依山而建,室內、室外的樓梯和臺階七拐八繞的,總之,在校園里也需不停上上下下。據說,學校卻有樟木鎮(zhèn)上最大的一塊平地——一個標準大小的籃球場,籃球場靠山一側,還依山勢砌了看臺。我選擇學校一個角落里的平臺為學生們拍攝全家福,背景正是樟木V形山谷,遠處星星點點的房屋已是尼泊爾的地盤??吹郊纯檀蛴〕鰜淼恼掌?,就連老師們也顯得很興奮,在樟木,這樣一張5寸照片要價五塊,令人咋舌。

樟木小學由于口岸的繁榮,軟硬件設施都還不錯,在整個日喀則地區(qū)都是數得上的,學生主要是當地單位職工的子女、鎮(zhèn)上商貿人員的孩子以及周邊山上村民的孩子。孩子們整體的營養(yǎng)狀況較好,精神氣質都與城市孩子類似。

探訪門布鄉(xiāng)小學

門布鄉(xiāng)中心小學條件比較差。門布鄉(xiāng)有十六名教師,按編制并未滿員,而樟木小學因為條件好,老師都想盡一切辦法往里面擠,是超編的。這里的老師很多都是外地的,在這樣的高原長期孤寂地工作生活,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兩對在門布鄉(xiāng)小學任教的夫妻。

奔向珠峰腳下

探訪完崗嘎小學后,我們奔赴珠峰保護區(qū)內扎西宗的巴松小學,原計劃是去扎西宗小學的,因該校已拆掉正在重建,學生都散布在附近的村子里上課,所以我們臨時改去距離珠峰大本營更近的巴松小學。

出崗嘎不久,我們便拐上一條簡易公路,車的前方有幾座雪峰,行不久,我便發(fā)現了珠峰,雖有些云層遮擋,但基本上可以看清。這條是由崗嘎去珠峰的近路,也是進入珠峰核心區(qū)的一條通道,但走這條路的車很少,連檢查站的工作人員也不知去向。一般去珠峰,都是出定日縣城外的檢查站后拐出318國道,翻加烏拉山口,那是我們的回程。

車子先是沿著一個大草灘前行,在一個岔路口,一邊指向珠峰大本營,一邊指向扎西宗;又經過一個村莊,翻過一座山,我們再次進入一個平坦的河谷,河水充沛,河道的邊緣長滿了濃密的青草,實在令人心曠神怡。

我們在草灘上稍事休息,再次上路,不久便抵達扎西宗。扎西宗是進入珠峰大本營的必經之路,旅游大巴、越野車、中巴車和馬車將街道塞得滿滿當當,陽光毫無遮攔地炙烤著大地,戶外又干又熱。

從扎西宗出發(fā),往珠峰大本營方向走了約10公里的樣子,眼前便是一片平坦的草灘,巴松小學就坐落在土黃色的山麓邊。我們抵達的時候,學生們正在草灘上嬉水、做功課。

巴松小學的條件還算不錯,我在草灘上為每個年級的學生拍攝了合影,老師們說今天有些遺憾,因為有云,背景中的珠峰出不來,這里距珠峰大本營僅30多公里。整個學校的大合影有點難度,學校里沒有一個可以排下全體師生的臺階,又要考慮高原強烈的光線,最后決定讓師生排在食堂前的廣場上,我從高坡上向下俯拍,盡量讓每個師生的臉都露出來。

草地上,壹基金的冒冒在教巴松小學的小朋友英語,臨時充當了一回支教老師。

薩迦之旅

從海拔5200米的加烏拉山口可以遠遠眺望珠穆朗瑪峰、卓奧友峰和馬卡魯山。翻過這個山口,就進入珠峰的核心區(qū),藏族人不失時機地在這里販賣銅佛、化石、經幡等。

午飯后,我們去薩迦寺參觀,匆忙轉了一圈。薩迦寺是藏區(qū)薩迦派花教的根本寺院。寺院的建筑很特別,與黃教大寺院開放式的結構不同,這個寺院四周建有高高的圍墻,類似北方城堡式莊園,圍墻之內分布著幾個大殿,中間的大雄寶殿高大雄偉,為藏區(qū)少見。寺院的高墻被刷成暗紅色,鑲以紅白青三色的裝飾條,這是薩迦派獨特的色彩和裝飾風格,紅色象征文殊菩薩、白色象征觀音菩薩、青色象征金剛手菩薩。

沉靜高原

和珠峰相比,玉樹具備了更多的色彩,蔚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原、絢麗多彩的鮮花……

前往玉樹的這條路,大致就是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進藏時在青海境內所走的線路。我對沿途的一些地名仍記憶猶新,腦海里跳躍出來的是當年變化多端的天氣下模糊的風景。車過巴顏喀拉山口,我想起當年長途車被陷在沙里,當十幾個人合力把車推出去,卻有一個回族人走了幾步便倒地,幸好只是高原反應產生的暈眩,隨著車子下山,海拔降低,并無大礙。而如今,隨著道路的通暢,人的情緒也穩(wěn)定,巴顏喀拉山不再是我印象中的險峻,卻在我眼前展開了一幅高原寧靜沉著的畫面。

震后大工地

我在玉樹地震前,曾經到過玉樹和囊謙。玉樹當時給我的印象,已是一個繁華的藏地城市。而當我們的汽車在傍晚時分抵達歇武鎮(zhèn),就開始感受到地震給玉樹帶來的創(chuàng)痛。沿途的重型卡車進進出出,本來并不寬的公路漸漸開始“梗阻”,從嘉那嘛尼堆到賽馬場的住處正好穿過玉樹城,不到10公里的路,走了一個小時,司機梁師傅前不久曾經來過玉樹,卻說現在比幾個月前已經好多了。

玉樹已然是一個碩大的工地,完全找不到我此前記憶中的任何碎片,入夜,整個城市黑黢黢的,雖然帳篷或板房中透出星星點點的燈光,但沒有任何公共照明,公路兩側的商店倒是五花八門,大到板房賓館、飯店、卡拉OK,小到雜貨鋪、拉面館一應俱全。第二天白天,我們得以在山坡上俯瞰整個結古鎮(zhèn),這里依然是一片帳篷的海洋,由于高海拔和交通運輸等諸多因素,玉樹的重建進程比較緩慢,看來大多數人還要在帳篷或者板房中度過今年冬天。

玉樹州幼兒園

在玉樹探訪的兩個學校都是幼兒園。州幼兒園臨時安置在城外的巴塘河畔,四面活動板房圍出一個操場,最顯眼的莫過于壹基金正在玉樹地區(qū)建設的“壹樂園”項目。這是一套組合的游樂設施,滑梯、秋千、蹺蹺板等設施,經過巧妙的設計,組合成一個小型的游樂園,面積約100平米左右,地面鋪設了塑膠,安全性更好。壹基金這次在玉樹和囊謙要建成10座“壹樂園”,但廣東廠家派來的工人上了高原明顯不適應,其中一個無法忍受高原反應已經回去了,因此項目工程進展緩慢,而州幼兒園的這個“壹樂園”是唯一已經完工的。我們抵達幼兒園的時候,正是學校招收新生的日子,校園里孩子們在壹樂園里玩耍嬉戲,臉上洋溢著喜悅,完全沒有災后的印跡,這也許正是壹樂園項目所追求的結果吧。

酥油燈兒童之家

一個公立的幼兒園顯然滿足不了需求,“酥油燈兒童之家”便應運而生,這是一所民營的公益幼兒園,招收鎮(zhèn)上居民的孩子,以及在玉樹打工經商者的子弟,條件和環(huán)境都一般,但全部學生均不收取任何伙食費與保育費。校長扎嘎是個30出頭的年輕人,當他組織孩子們排隊拍“全家?!钡臅r候,做出很卡通的樣子,嘴里喊著“一二一”,把孩子們領到位,他那專注投入的神情,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對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喜愛。

巴塘草原上的學校

出結古鎮(zhèn)十多公里,214國道拐了個90度的彎,眼前便是巴塘草原。這時節(jié),草還綠著,平坦的草原和遠山柔和的曲線讓人忘卻這是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之上。玉樹州職業(yè)技術學校上巴塘附屬小學就位于這片美麗草原的一隅,這個學校有些特殊,是由州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前身師范學校為了解決教師的實習問題與州機關牧場聯合創(chuàng)辦的職工子弟小學。機關牧場是企業(yè)性質,牧民實際上都是工人,跟普通牧民不同,他們的牛羊不屬于個人,因此大多數家庭的經濟狀況都一般,這從學生的穿著與狀態(tài)可窺一斑。

走進校園,一排帳篷教室映入眼簾,而操場上兩個突兀的雕塑更引起了我的注意,校長永紅說這是他從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廢墟上拉回來的,這兩個摩登的不銹鋼雕塑本來是要當垃圾清理掉的,他覺得很好看就拉回來,自己修修補補,立在了校園里。永紅校長從1995年學校創(chuàng)辦以來就在這里工作,轉眼十多年了,這個高高大大的康巴漢子卻有著這樣細膩柔軟的心地,足見他把這個學校完全當成是自己的家,自己的事業(yè)。臨別之前,永紅校長叫來幾個同學為我們獻歌,其中3個少年演唱十分投入,伴著康巴人的簡單舞蹈動作,頗有“小虎隊”的風范。

結古鎮(zhèn)扎芒溝小學位于巴塘草原的深處,也許是因為交通不便,孩子們很少有機會走出草原,見到我們一行都好奇而靦腆。可是,當我們帶去的文體用品被打開后,孩子們便釋放了熱情好動的天性,爭著搶著開始玩兒了。

囊謙

從玉樹到囊謙的一路,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濃云密布,甚至飄上幾滴雨,風景就在不斷變化的天氣中呈現不同的面貌。事實上,青藏高原的絢麗有很大一部分是變化多端的天氣帶來的。雖然我曾經到過囊謙,但這一次的探訪卻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這個地方,囊謙的美,僅僅它本身豐富的地質地貌就足夠我們應接不暇了。而且,進入囊謙之后,寺院也越來越多,車行在國道上,冷不丁就看見遠山的縫隙間透出一個寺院的金頂,或者一排白塔。因為地處青藏交界處,并不在熱門的旅行線路上,可以說,囊謙仍然是一個外界知之甚少的秘境。

我們抵達囊謙的第二天,驅車探訪吉尼賽第二小學和著曉鄉(xiāng)中心寄宿學校。這兩所學校位于縣城以西40多公里開外,縣鄉(xiāng)公路修了半拉子,但路況還算不錯,中途經過兩個小峽谷,頓時景色異于高原,令人耳目一新。有一處小瀑布,當地人認為是格薩爾王的王妃沐浴的地方。峽谷的石壁上,很多新刻的浮雕佛像和六字真言。陪同我們探訪的文教局才仁主任介紹說,這些石刻都是藏族人家遇有重大事情而出資請石匠雕刻的,以祈?;蛘咦o佑家人健康平安。但出資雕刻的人家,也必須至少有一人參與雕刻工程。沿途也有一些非常宏大的石刻,則是由寺院出資。那些石刻色彩艷麗,佛像栩栩如生,令我們一次次欣賞藏族絢麗的文化。才仁主任說,吉尼賽鄉(xiāng)和西藏交界處是囊謙最美的地方,那里的地貌很特別,怪石嶙峋,其中有一座山貌似觀音菩薩,那里有林場,也有雪山,更有囊謙著名的寺院達那寺。只是我們此行走不到那里,一車人都唏噓著,希望以后有機會再訪秘境。

著曉小學

著曉鄉(xiāng)中心小學坐落在海拔4400米的一片美麗安靜的巴尕灘大草原,離2011年6.26囊謙5.2級地震的震中位置不足兩公里。震后校舍有不同程度地損壞,全校369名學生中,256名住校生集中在目前的帳篷學校過渡。

吉尼賽二小

吉尼賽二小位于草原的深處,沒有公路,汽車只能沿著前車的車轍顛簸前行,還不時在溪流中穿越,這讓我們在體驗越野情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一個當地的學生要走出大山草原的不易。

探訪團隊和吉尼賽二小的老師了解學校的需求,孩子們則在草原上玩起了我們帶去的足球。

扎曲

在囊謙探訪的其它學校都位于扎曲河畔,扎曲是瀾滄江上游的藏語名,意為“從山巖中流出的河”,發(fā)源于雜多縣,流經囊謙進入西藏境內。我們探訪的覺拉鄉(xiāng)在縣城的上游,而娘拉鄉(xiāng)則在縣城的下游,上游河段相對平緩,而到下游地區(qū)進入林區(qū),山勢陡峭,扎曲在崇山峻嶺中蜿蜒游蕩尋找出路,常常被壓制在逼仄的山谷中,形成一段段峽谷奇觀。而就在高原、河谷,常常有金碧輝煌的寺院突然映入眼簾,令人驚嘆。這其中最著名的是覺拉寺。

覺拉寺

覺拉寺位于扎曲河畔覺拉吉江山旁,海拔3600米左右,傳說這里曾是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地方。覺拉寺屬藏傳佛教巴絨噶舉派寺院,距今已有650年的歷史。我們沿著扎曲前行,遠遠就看到一片佛殿、僧房在山坡上蔓延開來,周邊還有佛像、白塔。在寺外的山坡上,我們意外的發(fā)現一個黑色的佛塔,這是我們以前未曾見過的,據說,繞塔三圈后所有的厄運都消除,不過我們急著去探訪扎曲深處的學校,并沒有時間去那恢弘的寺院游覽。

娘拉鄉(xiāng)

娘拉鄉(xiāng)則在更深處。這條縣鄉(xiāng)道2002年修通,但路況一直很差,汽車在大山中繞來繞去,最后回到扎曲河畔、娘拉橋的一側,是一個氣勢不凡的石門關,江水像被禁閉已久的猛獸,從兩個石壁間澎湃而出,走在吊橋之上,不由心生畏懼。

娘拉中心寄校

娘拉中心寄校就在這大山的深處,與外界交流接觸的機會少,不僅學生,連老師見到我們都顯得拘謹而質樸。每到中午,孩子們就會在教室外的石階上一字排開,享用午餐。

當學生、老師手捧著我們打印出來的照片時,他們的臉上都會洋溢出喜悅的神情,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為我們能夠長途跋涉來到這大山深處,和這些質樸的面孔相視而感到喜悅。雖然我們能做的很少,但我們,以及未來更多的走在路上并且?guī)椭说娜藗?,都會收獲最燦爛的笑容作為回報。

愛在路上行箋

本次探訪活動共走訪珠峰和玉樹地區(qū)共16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如果您希望幫助那里的孩子,請點擊http://travel.dili360.com/2011/aizailushang.shtml,了解他們的情況,為他們獻上一片愛心。

珠峰地區(qū)

【交 通】

路線:拉薩—337KM—日喀則—489KM—吉隆—238KM—樟木—193KM—崗嘎—50KM—扎西宗鄉(xiāng)—50KM—定日—120KM—薩迦—150KM—日喀則—337KM—拉薩

目前通往阿里的G219經佩枯錯一段正在修整道路,車輛要繞行湖邊并需要走老路,路上煙塵較大。

【途中美景】

吉隆溝:前往吉隆鎮(zhèn)必過吉隆溝,這里距吉隆縣城約70公里,是珠峰自然保護區(qū)內面積最大、最美的森林景區(qū)。從海拔4300多米的縣城下到2000多米的吉隆溝處,途經苔蘚地衣凍土帶、灌木叢林帶,最后置身于茫茫蒼林綠海中。除卻豐富多彩的植物資源,這里也是動物的王國,雪豹、金錢豹、黑熊等動物在林間頻繁出沒。這里還是歷史上通向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這里的唐朝漢文摩崖石刻,說明了唐朝時確有使臣從這條路經過。

珠峰大本營:珠峰大本營指為了保護珠峰核心區(qū)環(huán)境而設立的保護地帶,海拔5200米,與珠峰峰頂直線距離約19公里。汽車走到絨布寺,登山者和游客可換乘馬車或徒步7公里前進到珠峰大本營,如今還能直接坐車進入大本營。這里有帳篷旅館、茶座、商店甚至郵政所,門前都有太陽能電池板,提供晚間照明。每年4月初到5月底是珠峰登頂的最佳時機,此時的大本營駐扎著來自全世界的登山好手。定日和扎西宗距離珠峰大本營都非常近。

薩迦寺:位于薩迦縣城,是西藏佛教薩迦派的主寺,始建于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創(chuàng)建人是喇嘛教薩迦派創(chuàng)始人袞卻杰布,并在此講經說法。薩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薩的紅色、象征觀音菩薩的白色和象征金剛手菩薩的青色來涂抹寺墻,所以薩迦派又俗稱為“花教”。寺院規(guī)模龐大,寺院的建筑、壁畫、所藏經文都值得一看。

【住宿與餐飲】

沿途經過的所有鄉(xiāng)鎮(zhèn)都有四川風味的小飯館和家庭旅館,住宿和飲食都比較方便。住宿一般40、50元一個床位。食品多為肉菜,很少有蔬菜,而且價格要貴很多。

【裝 備】

進藏需帶些食品:巧克力、牛肉干、榨菜、餅干及其他個人愛好的食品和零食,最好是熱量高的食物。

進藏常備日用品:太陽鏡、太陽帽、防曬霜、護膚霜、潤唇膏、長袖上衣、毛衣、睡袋(防寒)、床單(防臟)、旅游鞋或登山鞋、拖鞋、牙刷、牙膏、毛巾、卷筒紙、紙內褲、消毒濕巾、手電筒。

進藏需要帶的衣服:速干衣、抓絨衣褲/毛衣、沖鋒衣,春秋冬季必帶羽絨服。

玉樹地區(qū)

【交 通】

路線:西寧—820KM—結古鎮(zhèn)—25KM—下巴塘—170KM—香達鎮(zhèn)

香達鎮(zhèn)—90KM—著曉鄉(xiāng)—90KM—香達鎮(zhèn)

香達鎮(zhèn)—60KM—覺拉鄉(xiāng)—60KM—香達鎮(zhèn)

香達鎮(zhèn)—90KM—娘拉鄉(xiāng)—90KM—香達鎮(zhèn)

西寧到香達鎮(zhèn)的道路達到二級以上標準,路況很好。以香達鎮(zhèn)為中心,向著曉鄉(xiāng)、覺拉鄉(xiāng)和娘拉鄉(xiāng)行進的道路均為縣或鄉(xiāng)級道路,部分為新修柏油路,其余為土路,盤山道多,路況較差。

【途中美景】

巴塘草原:出結古鎮(zhèn)十多公里,214國道拐了個90度的彎,眼前便是巴塘草原。草原西南是江多石神山,西北是格拉神山,東南是濤烏拉神山,面積達2080平方公里,是玉樹地區(qū)最好的草灘。

覺拉寺:位于扎曲河畔覺拉吉江山旁,海拔3600米左右,傳說這里曾是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地方。覺拉寺屬藏傳佛教巴絨噶舉派寺院,距今已有650年的歷史。

扎曲:瀾滄江的上源,著曉鄉(xiāng)、覺拉鄉(xiāng)和娘拉鄉(xiāng)都在這條河附近。源出青海省雜多縣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瑪的西側,南流在西藏自治區(qū)昌都縣附近,與昂曲匯合后稱瀾滄江?!霸辈卣Z意為“從山巖中流出的水”。河水一路劈山轉谷、風景優(yōu)美。

【住 宿】

玉樹(結古鎮(zhèn)):結古鎮(zhèn)住宿選擇較多??h城最好的賓館是玉樹賓館和新建的拉布寺賓館。標房價格約250元/晚左右,普通房150元/晚左右。城內普通招待所很多, 一般為100元左右一個房間,因援建人員與游客較多,建議提前預訂。而且每年的賽馬節(jié)期間游客眾多,最好提早訂房。

囊謙(香達鎮(zhèn)):旅館很多,推薦縣人大賓館,比較安全,房間較干凈,有公共廁所,但不能洗澡。兩人間約120元/天,位于縣城最大的十字路口東北側。

【餐 飲】

糌粑、酥油茶、青稞酒、牛羊肉等是當地藏族同胞的傳統(tǒng)食品。玉樹和囊謙的藏族同胞傳統(tǒng)主食以肉和青稞炒面為主,輔以酥油、酸奶和曲拉(干奶酪)等奶制品。

玉樹和囊謙也有不少四川和青海風味餐館,但飯菜價格比較貴,周邊鄉(xiāng)上飯館較少,可以自己提前準備一些榨菜、餅干、巧克力等食品。

【攝影師手記】

2011年6月和8月,作為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攝影師,我參加了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壹基金聯合發(fā)起的“愛在路上”珠峰與玉樹地區(qū)探訪活動,為那里的孩子們拍攝“全家?!闭掌?。

“愛在路上”公益旅行倡議旅行者在旅途中為遠方絕色美景中的孩子們送去祝福,為他們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更希望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幫助。我們此行正是為了“探路”——尋訪那些在珠峰自然保護區(qū)和玉樹地區(qū)的學校,了解他們的狀況與需求,并將信息傳播給愛美景也有愛心的人。為這些偏僻地區(qū)的孩子們拍攝班級“全家福”——作為職業(yè)攝影師,我第一次接受這樣的任務。每當看到孩子們捧著剛剛打印出來的照片,露出笑容的樣子,我的心中似乎也灑滿陽光,暖融融的。

沿途那些難忘的畫面至今仍時時在我腦中閃現。我記得在318國道5000公里里程碑處停車小憩時,中國國家地理和壹基金的工作人員取出一些文具分發(fā)給周圍的孩子們。接到畫筆和本子,有兩個孩子立刻趴在地上開始畫畫。這一幕讓我相信:對于那些生活在高原的孩子們,一次偶然的機會或許就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攝影師簡介】

周偉,攝影師。主要作品有關注云南怒江人文與自然的《怒姆乃依》和關于藏族女尼生活的《覺姆》。2004年10月,圖片故事《中國私塾教育的最后遺存》獲得第四屆國際民俗大賽“人類貢獻獎”大獎。

責任編輯 / 楊靜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